博格達汗宮位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南郊的博格達汗山腳下。是蒙古國第八任最高宗教領袖博格達哲布尊丹巴居住和進行政治、宗教活動的地方。博格達汗宮始建於1893。它是將蒙藏文化風格與中國古代建築相結合而建成的,代表了當時的建築科技水平。它在蒙古建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它是蒙古最重要的歷史遺跡之壹。1924年,博格達汗宮改建為國家博物館,收藏了17年至20世紀的生活用品、宗教器具和部分蒙古族傳統繪畫。
蒙古文化遺產——呼麥
呼麥又名“林好潮爾”,是蒙古族復調潮爾的高超唱法形式,是壹種“喉”的藝術,運用特殊的發聲技巧,壹個人可以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式。歌手運用屏氣技巧,使氣息猛烈沖擊聲帶,發出濃重的氣泡聲,形成低音。在此基礎上,巧妙調整口腔* * *音,加強和集中泛音,用金屬音唱出透明清晰的高音,從而獲得極其美妙的音響效果。
蒙古人對呼麥的出現有壹種奇怪的說法:遠古先民在深山中活動時,看到河流的支流分岔,瀑布墜落,山歌和山谷呼應,幾十裏都令人感動和聽到,於是模仿,產生了呼麥。在新疆阿爾泰山區的蒙古族中,至今還流傳著呼麥。呼麥的曲目因為特殊唱功的限制,並不是特別豐富。總的來說有三種:壹是唱優美的自然風光,如《阿爾泰山頌》、《額布河水》;二是表現和模擬野生動物的可愛形象,如“布谷鳥”、“黑走熊”,保留了山中獵豬時期的音樂遺存;三是贊美良馬草原,如“四歲海馬”等。就其音樂風格來說,呼麥以短調音樂為主,但也會唱壹些短長調的歌曲,這樣的曲目不多。從呼麥傳說和曲目的主題內容來看,“喉聲”的演唱形式應該是蒙古山林狩獵文化時期的優秀文化遺產。
蒙古族優秀文化遺產——蒙醫
自古以來,蒙古人民就過著遊牧和狩獵的生活。在與寒冷、潮濕、冰雪等自然災害和疾病的常年鬥爭中,他們不斷積累醫學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他們吸收了藏醫學和印度醫學的壹些基礎理論,結合當地民間療法和西醫知識,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醫學。蒙藥是內蒙古自治區醫藥行業的優勢產業。蒙藥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天然藥物,深受民族地區人民的喜愛,療效獨特。
蒙藥用藥範圍很廣,包括植物、動物、礦物、化學藥品,但大部分都是來自野生植物。近40年來,自治區組織對蒙藥植物的種類和分類、地理分布、生態環境、儲量、傳統醫藥經驗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深入調查。對收集的大量蒙藥植物標本進行了整理和鑒定,共鑒定出蒙藥植物945種,其中中蒙藥732種,蒙藥87種,動物藥和礦物藥250種,共計65438種。這些植物大多生活在極端環境中(如寒冷和幹旱),極端環境中的植物通常會通過代謝產生壹些特殊物質,以增強對惡劣環境的抵抗力,維持物種的延續。據統計分析,這些生活在極端環境下的藥用植物大多具有滋補強壯、活血通絡、增強機體抗缺氧、抗疲勞、抗衰老的功能。由於遊牧民族的特點和植物在極端環境下的獨特功能,蒙藥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壹些不同於其他民族植物的特點,帶有蒙古高原的氣息和特色。比如中醫理論認為紅花有活血化瘀、通經破血的功效。但根據蒙醫理論,紅花具有清熱解毒、涼心的作用。特別是生長在蒙古高原的獨特蒙藥,對治療乙肝、呼吸系統、老年病、癌癥等疑難病癥療效顯著,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廉。中醫和蒙醫是有交叉的,但同樣的藥,由於醫學的理論體系不同,在不同的理論指導下,效果也不同。數百年來,蒙醫作為蒙古族和北方少數民族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在保障民族健康和生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傑作——蒙古族長調民歌
2005年6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公布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申報“中國新疆木卡姆藝術”,中蒙聯合申報“蒙古族長調民歌”。《蒙古族長調民歌》是中國首次聯合國外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同壹非物質文化遺產。
長調民歌自蒙古族形成以來就有了。蒙古族長調民歌與蒙古族的草原和遊牧生活密切相關,承載著蒙古族的歷史,是蒙古族生產、生活和精神品格的象征性展示。蒙古族長調民歌也是壹種跨界文化。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蒙古國是蒙古族長調民歌的主要文化分布區。
蒙古語長調蒙古語稱為“烏日土道”,意為長歌。特點是少言長腔,高亢持久,舒緩灑脫,適宜敘事,擅長抒情;壹般歌詞都是兩句話:上和下。歌詞大多描寫草原、馬匹、駱駝、牛羊、藍天、白雲、江河湖泊。蒙古族長調以鮮明的遊牧文化特色和獨特的演唱形式,講述了蒙古族人民對歷史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藝術的感受,因此被稱為“草原音樂的活化石”。
165438+10月28日,文化部部長孫表示:中蒙* * *成功將“蒙古族長調民歌”申報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未來10年,兩國將在蒙古族長調民歌保護方面進行合作,相互協調采取保護措施,做好保護工作。孫指出,雖然中蒙兩國根據各自實際,盡了最大努力對其進行保護,取得了壹定成效,但長調民歌整體衰落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根本遏制。對長調民歌的局部、分割或分散的保護,遠遠不能應對各種挑戰和沖擊。中國提出聯合蒙古國,將蒙古族長調民歌申報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蒙古國政府對中國的建議做出了積極回應。壹年來,中蒙雙方就聯合申報在溝通、磋商、檢查、聯合文本制作等不同層面進行了壹系列工作,最終在聯合國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繁重而緊張的申報工作。孫表示,今後兩國將在蒙古族長調民歌的田野調查、研究、保護方法、保護措施等方面開展密切有效的聯合行動。2006年5月,蒙古族長調入選中國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