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蒙古族民俗

蒙古族民俗

1.蒙古族春節習俗

蒙古族的春節分為“辭舊”和“迎新”。送舊是臘月二十三打掃屋子,晚上“祭火”。“祭火”是從薩滿教傳入的。蒙古人信了喇嘛教以後,就變了。蒙古人用羊胸、白哈達、肉米粥、黃油、酒等做祭品。,然後長老們點起九盞小燈,將祭品放入旺火中焚燒,口中吟誦贊美,祝家人幸福。不應該用紅筷子來祭火,而應該用白或黑筷子,因為蒙古人都認為“火”代表著壹個家庭的傳承和興旺。燒完祭品,全家人吃飯。有些人把剩下的祭品給附近的親戚。“獻火”的時間是傍晚的黃昏。祭祀時,男人在前,女人在後。在古代,有錢人也會請喇嘛來火供。

過了臘月二十三,我們就要過年了。衣食住行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有,比如炸油果,特別是供奉給佛的產品要好看。其次是包餃子。除夕是最熱鬧的壹天。全家人都穿著新衣服。早上,他們將向佛陀獻祭。在佛櫃的祭壇上,他們會把各種奶食、油食放在小塔狀的容器裏,上面插著特制的金銀花。十二個小銅杯裏也裝著白水,壹天換壹次,然後用長明燈點燃。同時開始由對聯組成(和漢族壹樣,只是寫蒙古語)。晚上,準備好食物後,在院外找個平地,鋪上新地毯,擺上酒菜肉,開始祭祖。長輩念著曾祖父、祖父的名字,把酒灑在地上,灑向天空。祭祖後,全家人去吃飯,晚輩向長輩敬酒送舊歲。這壹天,全家人可以玩任何東西,不分男女老少。在牧區,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和娃娃玩“羊翻”,蒙古語叫“沙”,壹直玩到天亮。初壹淩晨,安排飯菜給老人長輩敬酒。敬酒時,要鞠躬。男人雙膝跪地,低頭時雙手上下擺動。此時長輩祝妳長壽,終身幸福。未婚女子像男子壹樣跪拜,已婚女子右膝跪拜,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額右側上下擺動。新妻子必須唱歌。初壹的時候,男女見面第壹句話是“新年好”“新年快樂”,而不是說“見面發財”。走親戚的時候,大家都帶藍色的哈達和酒。去親戚家,去佛寺或者供奉佛像的地方,給佛像磕頭,然後用自己的酒敬長輩。向長輩敬酒時,敬酒者必須戴帽子。當哥哥向妳敬酒時,他必須站起來等著。喝咖啡是有禮貌的。不喝的話可以還。如今拜年,已經改成握手等新習俗。在牧區拜年,不管吃沒吃,總要包餃子。不能吃,可以嘗壹個。

2.蒙古人的好客

如果妳拜訪鄂爾多斯的蒙古族家庭,妳會受到熱情的接待。在善良好客的蒙古人心中,各民族都是壹家人。蒙古人非常註重禮貌,待人接物彬彬有禮,溫文爾雅,讓外國遊客倍感親切。

蒙古人迎接貴賓,有婚喪喜慶,祭神祭祖。最隆重的儀式是放五茶。蒙古人認為:“沒有羽毛,再大的翅膀也飛不起來;沒風度,再好看也是被嘲笑。"

五茶的意思是:獻哈達,喝奶茶,嘗鮮奶,放羊背,喝葡萄酒。

獻哈達:

主人迎接客人,晚輩遇到長輩,都要敬獻哈達,表示對客人或長輩的崇高敬意和親切問候。當主人手捧哈達,彎腰舉過頭頂,恭恭敬敬地遞給客人,然後跪下虔誠地磕頭。當客人收到哈達時,他表示感謝,並恭敬地將哈達還給主人,然後主人非常禮貌地向客人磕頭。傳說成吉思汗在世時,常以哈達為紐帶,結交眾多朋友,對鞏固政權起到了重要作用。

哈達是由布和絲綢制成的。有白色的,藍色的,黃色的,但是大部分是白色的。

喝奶茶:

邀請客人進入蒙古包,主人先將黃澄澄酥油、珊瑚奶酪、蛋糕般的厚奶皮、炒飯、紅糖、油炸食品擺放在壹張紅漆小桌上。然後,他拿了壹個瓷器精美、圖案華麗的小碗,用木勺舀了壹小勺炒飯,沏了熱騰騰、香噴噴的奶茶給客人喝。用磚茶、牛奶或羊奶、鹽熬制的蒙古奶茶鹹香可口,第壹次品嘗的人會很滿足。品嘗鮮奶:品嘗鮮奶是必不可少的。主人將白色鮮奶倒入銀碗中,雙手遞給客人後,客人將右手無名指伸入銀碗中,蘸三次。第壹次彈跳上天表示感謝;第二次,它彈到地上,表示對上帝的尊重,向火爐獻祭;第三次,我自己嘗了。品嘗鮮牛奶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和平和畜牧業豐收的美好願望。

搖擺羊背;

放羊背是五茶中最宏大、最精致、最壯觀的項目。羊貝子是蒙古族的“飯中之榮”。它由羊頭、羊身、肩骨和四條腿組成,按照壹定的規格放在長方形的木制紅漆托盤中。吃的時候,大家拿著蒙古刀把整塊肉切成小塊,用手吃。羊背肥嫩,肉質鮮美。

敬葡萄酒:

羊背上桌時,主人會先向長輩或地位高的人敬酒,以示對客人的歡迎和尊重。倒酒時,有時倒壹銀碗酒;有時不用銀碗,而是用小酒杯敬酒,但要求所有客人壹口喝完。

喝酒時,主人還會為客人唱頌歌。有多少酒就有多少歌。酒歌既是壹種勸酒活動,也是壹種待客之道。

吃飽飯後,客人離開時,主人也會用歌聲祝他們好運,旅途愉快。請不要忘記以後再來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蒙古族與鼻煙壺

鼻煙壺是蒙古族人愛不釋手的壹種器物。當客人進入蒙古包時,細心的主人會熱情地將鼻煙壺遞給客人,以示尊重和友誼。當客人收到鼻煙壺時,應放在鼻子下聞壹聞,然後禮貌地回應。這樣做可以讓雙方的感情及時溝通,快速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和冷漠感。在遞鼻煙壺的時候,還有壹些需要註意的地方。與同行見面時,要右手遞瓶子,互相交換。當長輩遇到晚輩時,長輩只需要用右手給師傅,晚輩需要跪下雙手把鼻煙壺拿在手裏。蒙古人視鼻煙壺為珍寶,常作為收藏品保存。其珍貴之處在於制作鼻煙壺的原料有金、銀、銅、琥珀、瑪瑙、玉石等。鼻煙壺上的圖案有的在外面,有的在裏面(畫)。圖案五彩繽紛,意境幽雅,渾厚古樸,形神兼備,氣勢磅礴。畫的面有飛龍、千鳥萬獸、摔跤射箭、風景等等。鄂爾多斯蒙古族和哈達。

蒙古族視哈達為吉祥物,迎賓、拜訪長輩、看佛像、婚喪喜慶都要獻上哈達。獻哈達是對客人最常見、最尊貴的儀式。向客人和長輩敬獻哈達時,雙手舉過頭頂,身體微微前傾;對於同輩或下屬,要求用手勒住對方的脖子。贈送給哈達的時間長短取決於哈達人的社會地位。哈達壹般是白色的,因為白色象征純潔和好運,也有藍色和黃色的。哈達的材料包括生絲織物和棉織物。

鄂爾多斯蒙古人與火

說到火,就讓我們想起了過去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在寒冷的冬天,蒙古人兩人壹組打獵,他們興高采烈地把獵物放在林中空地或者草原上,很快就弄來樹枝樹葉生火,把獵物烤得半生不熟,壹邊愉快地吃著,壹邊保暖驅寒。火是多麽重要啊!世間萬物的循環,處處離不開火。蒙古人視火為生命,視火為財富。火也是溝通人心、增進國與國之間友誼的橋梁。香噴噴的奶茶,各種民族美食...

沒有火,什麽也做不成。高空寒流,只要有火,就能驅寒取暖,讓人振奮。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往往受到交通條件的限制,他們不能燒煤。於是,他們就地取材,用牲畜糞便和檸條、沙甘等灌木枝葉作燃料。蒙古包前堆放著牛糞、馬糞、羊糞,或沙桿、檸條、白刺、梭梭的枯枝雜亂堆積,宛如美麗的風俗畫,點綴在千裏光平原上。

幹燥後的動物糞便易燃、有火焰且無異味。羊糞做燃料,互不粘連。生長在沙地的灌木油性大,堅硬,防火性強,耐燃燒。顯然,即使是在臘月,冰天雪地,遊客呆在蒙古包裏也會感到溫暖如春。

隨著科技的進步,雖然有些牧民已經用電或太陽能為生活服務,但他們對火的崇拜依然如故,每年都有祭拜和祭祀火的習慣。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火最為精致隆重。夜幕降臨,男主人和參加火祭的男孩,穿著整齊的衣服,壹起來到燃燒的火盆前,點燃壹柱香,先繞著蒙古包走壹圈,然後從左右繞著火盆轉三圈,將香插入火盆,火祭開始。此時火盆旁的小桌上擺著許多供品:哈達、酒、炒飯、紅棗、酥油、磚茶、羊肉等。直到大年初壹,他們都會把祭品扔進火盆裏。他還背誦了壹份奏章,大意是:“祈求火神的禮物:孝順的兒子,賢惠的兒媳,溫順的女孩,善良的女婿...,福來!福來!福來!”全家人也要吃清水煮的肉和清湯煮的餃子。

鄂爾多斯蒙古族和白人

蒙古人崇尚白色,他們認為白色象征純潔和吉祥。因此,農歷的第壹個月被稱為“白月”。在喜慶的場合,他們總喜歡穿白色的蒙古袍;吃“自由食品”(蒙古語對奶類食品的稱呼):不僅有白奶制成的食品,如白油、奶酪,還有羊油炸的水果。白色在蒙古族禮儀中是很莊重的:迎接尊貴的客人,首先要獻上壹條白色的哈達,然後把壹份白色的精制奶食遞給客人。親戚遠行,送別貴賓,會灑牛奶祈求平安。住在雪白的蒙古包裏,蓋著雪白的氈子,在藍天白雲下吃草的是白羊。“從文學作品和蒙古語口語來看。白色也成為蒙古語中從正面肯定事物性質的標誌。”如“大幸福大德”、“崇高工作”、“純潔心靈”、“光明磊落的事情”、“天真無邪的思想”等蒙古語詞都以白色為詞根,象征人類社會生活中的真善美。白色也意味著壹帆風順。他們把善良的人稱為“白心腸”,用“白”來保佑民族的健康和繁榮。

鄂爾多斯的蒙古馬

當妳在電視屏幕上看到馬奔騰、駿馬奔騰,妳無疑會想到“靠野草為生”的蒙古人。蒙古人自從以遊牧民族的身份出現,就和馬結下了不解之緣。馬是蒙古族遊牧生活和生產中的得力助手,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所以,好的馴馬師是人人敬仰的英雄。牧民只要有壹匹好馬,比什麽都重要。

鄂爾多斯歷史悠久,自然是馬的故鄉。如果妳有機會在郁郁蔥蔥的草原上看壹看,成群的馬會像雲壹樣成群結隊地奔向地面,各種顏色的馬,如棗紅、深紅、雪藍、虎黃、斑玉、海栗,它們有的昂著頭,快樂地吹著口哨;養精蓄銳,在湖邊覓食青草;有些到處跑。人們不僅看到了馬的美,還在馬背上領略了民族的雄壯風采。蒙古族人民過著如此沸騰的生活,為什麽不贊美歌唱!馬勇敢、順從、體貼。接受人對它的控制,絕不欺負弱小的動物;與人相處,熱愛集體生活。因為蒙古人年復壹年和馬生活在壹起,正是鍛煉了蒙古民族這種粗獷豪放的性格,真摯淳樸的感情和機敏果敢的氣質。蒙古人愛馬,在他們生活的每壹個領域,都能看到他們對馬的崇敬:蒙古包前立著的兩根旗桿——“馬尼洪”旗桿之間,有壹根羊毛繩,系著藍、黃、綠、白、紅五種旗幟。藍色的旗幟象征著純凈的藍天,黃色的旗幟象征著草豐茂的土地,綠色的旗幟象征著百花爭艷的草原,白色的旗幟象征著財源滾滾的畜群,紅色的旗幟象征著生活幸福、國泰民安。各種顏色的旗幟上畫著九匹昂首闊步,馬蹄奔騰的馬。在馬與馬之間的空白處,還用蒙藏語寫著:“希望的馬奔騰躍進,祝願我們的民族繁榮昌盛、萬事如意。”蒙古包門上畫著壹輛奔馳寶馬,在空中飛舞,表達他們對幸福的向往。另外,他們穿的馬甲叫夾克,穿的靴子叫馬靴,演奏的樂器叫馬頭琴,喝的美酒叫馬奶灑。放牧,出門遠行,參加“那達慕”,都要選擇優秀的馬匹來騎。而且馬鞍和籠頭都很精致。金銀雕刻馬鞍,景泰藍馬鞍,鯊魚皮馬鞍,價格和質量都是最好的。五色布和爬胸鈴綁在壹起穿在籠頭上。壹大批文人為馬編故事、寫贊歌、唱贊歌。每年農歷3月21日,對成吉思汗的紀念開始於獻上新鮮的馬奶。在祭奠儀式中,還有壹匹特別受蒙古人尊敬的白馬。據說是被成吉思汗加封的神祗,也是玉帝天馬薩力的化身。牧民們常常把它當作偶像來崇拜。資料顯示,挑選白馬的標準是眼睛黑,蹄子黑,皮毛純白,無綹毛,有點白有光澤,各器官無傷痕和疤痕。軒轅帝用戰車打敗了妳,駕馭他的是“白馬”。

此外,在牧民的住處,還有壹面鹿馬峰的旗幟,是讓它飄揚,上面刻著馬的形象。蒙古人將其視為繁榮的象征。盧馬鳳棲是什麽?“是成吉思汗(君主)和全體蒙古人崇拜的白神馬和銀河八馬的馬樁。”此外,以馬命名的白馬龍泉和馬泉,在杭錦旗伊克蘇都有使用。

馬莊每到草肥的時候,牧民們就舉行馬奶節、馬鬃節、賽馬節。馬是蒙古人的第二生命。壹匹馬每年可以提供2-3千公斤的馬奶。馬奶是很好的營養品,含糖量比牛奶高。馬奶酒或酸馬奶酒對肺結核、氣管炎、貧血、消化不良等疾病非常有效。特別是馬肉,瘦肉少,脂肪低,熱量高,可以禦寒,防治心臟病。

鄂爾多斯的蒙古牧羊犬

長期以來,牧民壹直將狗視為親密的夥伴。狗聰明伶俐。它們是最有人情味和感情的動物。

狗的嗅覺極其靈敏,比人靈敏654.38+0萬倍。而且警惕性強,馳騁力量好,轟轟烈烈。它經常在幫助人們檢測、識別、搜索和跟蹤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牧民生活在廣闊的草原上,沒有阻隔。經常被狼和野獸襲擊,為了自身安全,他們開始養狗。

牧民到處都離不開狗。晚上,只要狗在門外等著,

牧民可以避免或減少被野生動物襲擊的危險。打獵時,牧民經常帶著它,狗也可以幫助牧民尋找野味,捕捉野生動物。放牧的時候,牧民們把陪伴他們的忠誠的狗視為壹種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晚上,成千上萬只羊躺成壹圈後,狗照顧牧民。據說狗在監視狼的行蹤方面很聰明:狼剛進羊圈的時候,並不先吃羊,而是掉頭出來看看有沒有逃跑的。如果逃不掉,它寧願在羊圈裏躺壹晚上,也不願帶走羊。當狗發現後,它叫了壹聲,狼就跑了。牧民很愛狗,人吃的食物都有狗的份。大年初壹,主人還特意給狗狗準備了壹些好吃的。所以牧民養的狗都是毛色光滑,講究衛生的。

狗對主人忠誠,絕不會以利益為代價拋棄主人。如果主人外出時發生意外摔倒在路上,狗狗會壹直守護著主人。

熱愛生命,保護動物是蒙古人的美德。誰要虐狗,牧民壹定不允許。

鄂爾多斯蒙古族民居

鄂爾多斯以水草為生的蒙古族遊牧生活逐漸被輪牧取代,住進了磚木結構或土木結構的房屋。為了適應遊牧的生活環境,放牧時他們仍然需要住在蒙古包裏。蒙古包呈圓形,壹般高七八尺,直徑十余尺。蒙古包外圍形成網狀圓墻,屋頂形成帶椽的傘狀穹頂。四周和頂部覆蓋著白色防寒氈。冬天毛氈厚,兩三層;夏天,只有薄薄的壹層。毛氈表面用羊毛繩從外面拉緊。墻上有木框門,大部分朝南,部分朝東南,以躲避寒冷的西北風。屋頂中央有壹個圓形天窗,用於通風、排煙和吸收陽光。房間中央有壹個爐子;門的右邊放著壹個竈具,經常放壹個張寬1m,2m長的矮床。油漆小木:床上用品和毯子在櫃子上,地上鋪著厚厚的毛氈。壹個蒙古包重約250-300公斤。兩只駱駝或壹輛牛車可以在壹個小時內運走並使用。由於北方氣候寒冷,冬季有暴風雪,蒙古包的結構非常科學:圓形,遇到暴風雪時阻力很小;頂,下雨的時候沒水;門小,與地面相連,積雪不易堆積。蒙古包伴隨著牧民們世世代代,走過了漫長的歲月。它的結構還保留著原始獨特的風格,但包裏的陳設已經逐漸發展到現代化。

鄂爾多斯蒙古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華麗獨特。頭飾、長袍、腰帶和蒙古靴是蒙古族服飾的四個主要部分。

這種頭飾是蒙古族婦女在節日、喜慶宴會和走親訪友時用來裝飾頭部的。經濟條件較好的,用珍貴的瑪瑙、珍珠、寶石、金銀制成,長約1米,從頭頂垂到肩膀,重壹兩公斤。此外,還應佩戴耳環、項鏈、手鐲、戒指等。通常,牧區婦女大多用紅色或綠色的長絲綢裹在頭上。牧區男人冬天喜歡戴皮帽,夏天喜歡戴前進帽。在牧區,男女都喜歡穿寬袖長袍。袍子肥大,騎馬放牧時能保護膝蓋禦寒;袖子很寬,容易牽住韁繩。長袍又長又直,壹直到腳。袍子上鑲嵌著漂亮的蕾絲,袍子左右兩邊不分開。領子比較高,扣子在右邊。

皮帶。男女牧民都喜歡在腰間系上布或絲綢腰帶。牧民系腰帶騎馬,可以保持腰肋穩定垂直,冬季保暖。另外,“那人腰帶右側掛著壹把小長刀,刀鞘上有個小口袋,裏面有筷子。劍鞘上有壹條銀鏈或金鏈,左邊有壹條小鏈子,有打火用的火石,還有壹個煙盒。”

蒙古靴。蒙古靴好穿好穿,鞋面配有各種精致花紋。有些靴子有皮革襯裏,有些有毛氈襯墊。蒙古靴是單棉的,年輕人特別喜歡穿。蒙古靴靴尖上翹,是為了滿足騎行的需要。

鄂爾多斯蒙古族與宗教

蒙古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喇嘛教。蒙古族對喇嘛教的信仰始於元代。明代,喇嘛教在漠南蒙古的傳播得到了明朝統治者的鼓勵和扶植。到了清代,漠南修建了許多寺廟,僧人數量急劇增加。這樣,蒙古地區的宗教活動中心變成了遍布全國的喇嘛廟。在他們的宗教生活中,除了在家拜佛拜佛,還要參加廟會。屆時將舉行盛大的鬼跳活動。向敖包祭祀廟會也是蒙古族每年重要的宗教活動。蒙古人對敖包的崇拜是真誠的,尊敬的。而且有專門的組織來做準備,邀請喇嘛來敖包,或吹喇叭,或打鼓,誦經。喇嘛教是藏傳佛教的壹個分支,起源於西藏,其領導人是宗喀巴。和尚戴黃色的帽子。

鄂爾多斯蒙古族節日

蒙古族節日是蒙古族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達慕大會通常在夏季或秋季舉行,那時水生植物豐富,牛群肥壯。大會期間,除了賽馬、摔跤和射箭比賽外,還將舉行大型祭祀活動。在供奉祭品時,喇嘛們還要焚香點燈,念經頌佛。祈求上帝保佑,祝願人和動物繁榮昌盛。除了白天舉行歌舞表演之外,每當夜幕降臨,人們就會聚集在遼國遼闊的草原上的篝火周圍,徹夜不眠,伴隨著悠揚激昂的節拍,徹夜歡快地載歌載舞。

祭祀敖包也是壹項重要的節日活動。這壹天,牧民們成群結隊地去敖包祭祀。他們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起經幡,在敖包前壹起供奉牛、羊肉、奶食。接著,喇嘛們焚香點燈,誦經祈福,群眾則圍著敖包從左到右轉了三圈,希望迎來畜牧業的豐收年。

蒙古新年可分為小年和大年。

每年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這壹天是送火神的“年火”日。除了打掃環境,還要合家團圓,放鞭炮,喝好酒,好好吃壹頓,在神龕前供奉牛羊肉、糖果、糕點、奶食,燒香祭竈神。

元旦,也就是春節。蒙古族人取牛奶,吃得潔白無汙垢,稱春節為“白色節”。除夕夜,晚輩會給長輩敬上“送別酒”,圍著壁爐吃餃子。晚飯後,我們會下棋,玩“嘎拉卡”(羊骨頭),並在馬頭琴的伴奏下通宵唱歌和玩耍。第二天拂曉,男女老少穿上嶄新的民間服飾,長輩帶著全家祭天,在堆砌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鞠躬。然後,我開始拜年。晚輩向長輩磕頭敬酒,獻哈達,祝老人健康長壽。從初壹到初四,他們壹般不會出遠門。初五過後,他們騎著馬,興高采烈地帶著禮物去親戚朋友家拜年,* * *進了全羊宴。節日期間,草原上歡歌笑語,各族人民沈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

鄂爾多斯蒙古族禁忌

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對增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誼至關重要。蒙古族的禁忌也是他們的習俗之壹。那麽,蒙古族的禁忌主要有哪些呢?

進蒙古包前把馬靴放在門外。進包時不要踩門檻。進包後,坐在邊上。離開包的時候走同樣的路。告別主人時,主人回到蒙古包,才上車或上馬。

主人奉茶時,客人應俯身用雙手接茶。睡覺時,腳不要伸向西北方向。如果包裏有病人,門外右邊綁壹根繩子,繩子的壹端埋在地下,說明主人不能招待客人。不能用煙袋或手指指著人,不能在火盆上烤腳。蒙古人禁止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蒙古族婦女坐月子,月圓前不能回家探望。他們在門口做的牌子是:生個男孩,門的右邊掛著用哈達或棉布包著的樹枝(像弓箭)。如果是女生,紅布掛在門的左邊。嚴禁客人打罵狗。絕對禁止使用綁有紅布的牲畜。參觀宗教儀式要註意:不要貿然介入;參觀時不要評論、喧嘩;不要模仿;禁止吸煙,禁止散步。

  • 上一篇:美少女成長計劃的壹些問題
  • 下一篇:臥室裏禁忌放什麽東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