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初年的壹個盛夏,在山東淄川東城的滿井莊大路口上,每天當金雞唱曉,炊煙四起之後,經常可以看到在路旁壹棵大樹底下,三十多歲的蒲松齡粗布短衫坐在蘆席上,身邊放著壹個裝滿濃茶的大瓶子,那茶瓶小口大肚,瓶邊放有四五只粗瓷大碗和壹包當地出產的煙絲。
每當有行人路過的時候,蒲松齡就站起身來,熱情地邀對方坐下,喝茶休息。蒲松齡有個規矩,喝茶不收茶錢,喝茶人只要講壹講自己的所見所聞。
於是來往行人都喜歡在這個茶攤歇腳聊天,說著各種奇聞異事,講得口渴了,蒲松齡馬上又獻上壹碗茶,讓人潤潤嗓子繼續把故事講完。有壹個白發蒼蒼的駝背老人,見多識廣,蒲松齡對他彬彬有禮,畢恭畢敬地請老人講他所知道的奇聞異事,老人壹邊喝著茶壹邊抽著煙,說了個“馬驥飄海到羅剎國”的故事,蒲松齡聽得入神,回去就寫了“花面相迎、世情如鬼”的《羅剎海市》。
他就這樣搜集壹篇寫壹篇,日積月累,終於寫成了容納百川的《聊齋誌異》。有壹天,壹個身背包袱的中年人風塵仆仆地來到茶攤前,蒲松齡請他坐下,壹邊倒上濃茶,壹邊笑著說:“妳得講個故事給我聽聽。”
中年人接過茶碗喝了壹口茶,說:“我給妳講個茶的故事吧。”於是中年人開始繪聲繪色地講起來。
說杭州靈隱寺有個和尚,以善於烹茶而遐邇聞名,他所用的茶具都十分精致,收藏的名茶也很多,而且分出好幾個等次。烹獻哪壹等級的茶,常常根據來客身份的高低而定,最上等的名茶,如果不是貴客或善於品茶的知己,他是絕對不會拿出來的。
有壹天,寺裏來了壹位大官,和尚恭恭敬敬地迎上去行禮,然後拿出好茶,親自汲泉烹茶,獻給大官品飲,滿以為能得到大官的壹番贊譽。誰知大官只喝茶壹句話也沒說,和尚非常疑惑,又拿出了家裏最上等的名茶沏好給大官奉上,茶快喝完了,那大官還是沒有壹句稱贊的話。
和尚急得再也等不下去了,鞠躬問道:“大人覺得這茶怎麽樣?”大官拿起茶杯拱了拱手說:“很燙!”蒲松齡壹聽哈哈大笑,說:“剛才壹位客人說了壹個鴿子的故事。壹個叫張幼量的鴿子迷,四處搜羅各個品種的名鴿,像母親哺育嬰兒壹樣餵養鴿子。
有位大官想要鴿子,張幼量見是父親的好朋友,便選了兩只最珍貴的白鴿送去。過了幾天,張幼量見到大官忍不住問起鴿子,大官說:‘挺肥美的,煮著吃了。
’張幼量懊悔不已。我聽妳說的故事與張幼量贈鴿給大官,是同壹性質的笑話。”
到了晚上,蒲松齡坐在燈下,細細品味白天所聽到的故事,便加工成篇,寫成了《鴿異》。蒲松齡在村口大路旁設茶攤,供行人歇腳聊天,在邊喝茶邊閑聊中,蒲松齡“搜奇索異”,時常能夠捕捉到寫書的素材。
讀故事,悟道理蒲松齡壹生郁郁不得誌,始終未能實現奪冠科場、博取功名、匡時補世的夙願,然而,他在無限寂寞淒涼、懷才不遇的境況中,以頑強的意誌,不屈的性格,終於在文學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 蒲松齡有哪些文言文《狼》原文:
壹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壹狼徑去,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編輯本段]翻譯:
壹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裏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壹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壹只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壹樣壹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壹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裏有壹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裏,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壹會兒,壹只狼徑直走開了,另壹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壹只狼正在柴草堆裏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鉆進去了壹半,只露出 *** 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壹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3. 關於“狼”:成語,故事;還有蒲松齡的《狼》三則文言文1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壹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裏。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 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則死 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腭,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壹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壹狼得骨止,壹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壹狼徑去,其壹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才欲行,轉視積薪後,壹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3
壹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 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4. 蒲松齡寫聊齋誌異 文言文 閱讀蒲留仙先生《聊齋誌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①也。相傳先生居鄉裏,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壹大磁罌②,中貯苦茗,具淡巴菇③壹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壹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余年,此書方告蕆④。故筆法超絕。 (鄒弢《三借廬筆談》)
註釋
(1)[左史、龍門]指左丘明和司馬遷。左丘明著《左傳》,司馬遷生於龍門。②[罌(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菇]煙草的舊音譯名。④[蕆(chǎn)]完成。
練習
1、解釋文中帶點的詞。
居( ) 於( ) 置( )
語( ) 是( ) 方( )
2、比較下列各組詞的不同意義。
①為 為村中童子師( ) ②故 故筆法超絕( )
凡為足下道者( ) 溫故而知新( )
3、用文的話概述《聊齋誌異》的特點:
4蒲松齡“筆法超絕”的原因是什麽?
閱讀提示
本文敘述了蒲松齡先生寫《聊齋誌異》時搜集素材的故事。
蒲松齡在作此書的時候,每天攜帶壹個大瓷器,裏面裝滿濃茶,並帶壹包煙草,放在行人路過的大道旁,下面用蘆席墊著,他自己坐在上面,將煙草擺在席子旁邊。見到走路的人經過,必定要拉住(他),和他說話。搜集奇異(的故事),講說離奇(的事情)。隨便(經過的)人們知道什麽(都可以);(路人)渴了,則恭恭敬敬地請人喝茶,或恭敬地奉上煙草,壹定要使路人盡興方才讓其停止。偶然聽到某壹件事,回家以後就加以粉飾加工。像這樣經歷了二十余年,《聊齋誌異》這本書才告完成。
5. 蒲松齡的故事,救急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壹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
出生於壹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壹,名震壹時。
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
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
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誌異》。
6. 蒲松齡寫聊齋誌異文言文閱讀選文 蒲留仙先生《聊齋誌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①也.相傳先生居鄉裏,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壹大磁罌②,中貯苦茗,具淡巴菇③壹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壹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余年,此書方告蕆④.故筆法超絕. (鄒弢《三借廬筆談》) 註釋 (1)[左史、龍門]指左丘明和司馬遷.左丘明著《左傳》,司馬遷生於龍門.②[罌(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菇]煙草的舊音譯名.④[蕆(chǎn)]完成. 練習 1、解釋文中帶點的詞. 居( ) 於( ) 置( ) 語( ) 是( ) 方( ) 2、比較下列各組詞的不同意義. ①為 為村中童子師( ) ②故 故筆法超絕( ) 凡為足下道者( ) 溫故而知新( ) 3、用文的話概述《聊齋誌異》的特點: 4蒲松齡“筆法超絕”的原因是什麽? 閱讀提示 本文敘述了蒲松齡先生寫《聊齋誌異》時搜集素材的故事. 答案:1.在; 向; 放置; 動詞,說話; 這樣;才 2.為:擔任,動詞; 向,介詞. 故:所以,副詞; 舊的(知識),名詞. 3.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也 4.長期大量的從民間搜集整理素材 譯文 蒲松齡在作此書的時候,每天攜帶壹個大瓷器,裏面裝滿濃茶,並帶壹包煙草,放在行人路過的大道旁,下面用蘆席墊著,他自己坐在上面,將煙草擺在席子旁邊.見到走路的人經過,必定要拉住(他),和他說話.搜集奇異(的故事),講說離奇(的事情).隨便(經過的)人們知道什麽(都可以);(路人)渴了,則恭恭敬敬地請人喝茶,或恭敬地奉上煙草,壹定要使路人盡興方才讓其停止.偶然聽到某壹件事,回家以後就加以粉飾加工.像這樣經歷了二十余年,《聊齋誌異》這本書才告完成.。
7. 蒲松齡與《聊齋誌異》之間有何故事蒲松齡( 1640 ~ 1715年),字留仙, 壹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 山東淄川(今淄博市)人。
蒲松齡多次應試,始終不第,不得不依 靠做幕僚或坐館授徒為生,直到年過古稀, 才援例得為歲貢生,壹生飽嘗八股科舉之苦。 他博學多識,天文地理、農桑醫蔔之書無不 涉獵,尤其喜歡搜求奇聞異事,民間謠諳傳說, 《聊齋誌異》凝聚了他壹生的心血。
《聊齋誌異》寫成於康熙十八年(1679 年),全書近500篇,是在廣泛搜集民間傳說、野史佚聞的基礎上,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寫 成的。壹部分系筆記隨劄式的短章,大部分 是“用傳奇法而以誌怪”的短篇小說。
就其 內容而言,多敘狐鬼妖魅故事,荒誕不經、超乎常理的情節細節比比皆是,故近於誌怪。 而手法、技巧則取自傳奇,與誌怪迥然不同。
其故事情節往往曲折婉轉,起承轉合、懸念 *** 、尾聲余韻,均由作者用心安排,絕非 誌怪式的簡單記錄可比。人物刻畫不但註重 形貌風采,而且深入內心世界,個性氣質、習慣偏嗜乃至說話的聲氣口吻,均在描繪之 列,所以形象之豐滿細膩遠勝於誌怪的粗糙 簡陋。
以荒誕離奇的情節、犀利辛辣的反諷式 語言揭示對社會生活的體認,借以舒泄胸中 孤憤,是蒲松齡的主要藝術追求。如《司文郎》 《賈奉雉》《王子安》等,不但具有文學價 值和美學情趣,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聊 齋誌異》中的戀愛故事,以男性作家的綺思 艷想為動機和情節基礎,往往寫得動情而優 美,這些小說成功地塑造出眾多性格各異而資質風采俱美的少女形象,都不同程度地表 現了中國民間對女子外形美和內在美的理想。 盡管這種理想塗上了落魄知識分子的幻想色 彩,並有其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但其中流 露的對於少女的基本看法和態度,與《紅樓夢》 中賈寶玉以“女兒為水做的骨肉”近似而相通。
《聊齋誌異》以後,仿作者不斷,但那 些作者或者徒存姑妄言之的狐鬼故事,或者 據實紀聞,退回誌怪的傳統,但也幾乎掀起 了壹個文言小說的創作 *** 。
8. 初壹前學的蒲松齡的文言文山市
原文
奐(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壹也。然數年恒不壹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méng),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yuán)睥(pì)睨(nì),連亙(gèn)六七裏,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mǎng)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壹切烏有;惟危樓壹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壹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shǔ),樓愈高,則明愈小;數(shǔ)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xiè)屑,或憑或立,不壹狀。逾(yú)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suì)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壹景。但好幾年也不出現壹次。(有壹天)孫禹年公子和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壹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妳看我,我看妳,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青綠色的瓦,屋脊高高翹起,這才明白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墻,(上面是)呈凹凸形的短墻,連綿六七裏,竟然像壹座城市。城中有的像樓閣,有的像廳堂,有的像牌坊,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刮起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壹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朗,之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壹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大開著,每層樓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壹層壹層地指著數上去,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麽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數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往匆匆,有的人靠著(欄桿),有站著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壹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壹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壹般大小,(再縮)為豆粒壹般大小,最終什麽也看不見了。 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和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麽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