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原羚全長91~105厘米,肩高54~65厘米,重量13~16千克。體格矯健,四肢纖細,蹄狹窄,行動敏捷。吻部短寬,前額高突,眼大而園,耳短小,尾短,雄性有壹對較細小的角,雌體無角。顱全長在160~185毫米之間。眼眶發達,呈管狀,淚骨狹長,前緣幾呈方形。後緣凹而形成眼眶的前緣,上緣邊緣凸起,但不與鼻骨相接觸。鼻骨後段二側較平直,末端略尖。牙齒狹小,上齒之後角發達而成突出的齒棱;第二、三上前臼齒之前亦有此類齒棱。上臼齒類似的前、中齒棱。
通體被毛厚而濃密,毛形直而稍粗硬,特別是臀部和後腿二側的被毛硬直而富彈性,四肢下部被毛短而致富,緊貼皮膚。吻端亦披毛。頭額、四肢下部色較淺,呈灰白色,吻部、頸、體背、體側和腿外側灰褐色,臀部白色,尾背黑色,尾下及尾側白色,胸、腹部,腿內側乳白色。
棲息環境藏原羚是典型的高山寒漠動物,棲息於海拔300至5750米之間的高山草甸、亞高山草原草甸及高山荒漠地帶。在水源充足的河谷、平緩山地和起伏不大的階地內可見其活動。特別喜歡草本植物生長較茂盛和水源充足的地方,但活動範圍不十分固定,經常到處遊蕩。在夏季,小群的藏羚羊將聚集成較大的羊群遷移到更高的牧場。
生活習性藏原羚在不同季節會結成不同大小的群體。通常冬春季的群體較大,常常是數十頭,有時形成上百頭的大群;夏秋季節則結成幾頭到十幾頭的小群,也有單獨活動的個體。它的嗅覺不算靈敏,但聽覺和視覺極好,性情機警,遇到天敵後會迅速地逃遁,到壹定距離後停下回頭凝望,奔跑的姿勢比較特殊,看起來好像壹顛壹顛的,然後再繼續奔逃,或者在原地休息、進食。藏原羚適應性強,抗病能力強,性情溫馴活潑,容易接近馴化。
藏原羚 藏原羚藏原羚是反芻動物,以各種草類為食,藏原羚采食總計16科34屬43種植物,其中草青期采食16科33屬42種,草枯期12科22屬30種。豆科植物是藏原羚采食的主要類群,禾本科、菊科、薔薇科和莎草科其次,豆科、禾本科、菊科、薔薇科和莎草科等五科植物占藏原羚采食總量的90%左右。不同物候期,藏原羚的食性變化明顯,豆科、薔薇科在草枯期所占的比例顯著低於草青期,而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所占比例則顯著高於草青期。?主要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及經絨蒿等草類為食,但耐粗食的性能不如藏羚。清晨,傍晚為主要的攝食時間,同時也常到湖邊,山溪飲水,在食物條件差的冬春季節,則白天大部分時間在進行覓食活動。人工養殖可適當添加精料,每天早晚各投飼料和飲水壹次。
藏原羚對環境的適應性,是很多動物無法相比的,比如能在高原荒漠和半荒漠生存,特別是在極其缺氧的情況下生存,無論是聽覺還是視覺都極好,甚至在幾公裏外便能感覺到天敵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幾秒鐘之內達到每小時80公裏的速度,並且能壹連跑上幾個小時。而獅子最快的時速卻不足70公裏,就是號稱奔跑之王的獵豹,最高時速也才80公裏,而且最多只能跑半個小時。藏原羚在面對天敵追趕時,喜歡不定時地向上跳躍。藏原羚每向上跳躍壹次,就會消耗掉大量體力,並且奔跑的速度會消減許多。
分布範圍分布於中國的甘肅、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印度的拉達克和錫金地區。
繁殖方式藏原羚的 *** 期為冬末春初,12月至翌年1月,每年繁殖壹次。交配期間,雄獸之間的爭偶現象不激烈,僅僅是在群內互相驅趕,被趕走的雄獸在交配期後仍然返回到群體中。雌獸的懷孕期為6個月,大約在7~8月生產,產羔期集中在7月份,每胎產1仔,偶爾為2仔。幼仔2~3天後就能隨雌獸奔跑。
藏原羚初生幼仔體色與成體相同,但額處常有壹白斑,隨著生長有消退,產下不久的藏原羚幼仔即能跟隨母體活動,數天後就能奔跑,雌性藏原羚在產仔期間無選擇特殊環境的習性。
亞種分化單壹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狼、猞猁是藏原羚的主要天敵。由於人為活動的影響和偷獵,野生種群數量比20世紀70年代以前有大幅度的減少。1987-1989年在西藏全境的調查計算的西藏全境的藏原羚總數為182186±41222只,且認為是青藏高原唯壹興旺的有蹄類。藏原羚目前的數量在2萬只左右(2010年)。
藏原羚在西藏有蹄類資源中,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是藏原羚。因為藏原羚更適應被人類改變了的生境,高原中的多數有蹄類,如藏野驢、藏羚、野牦牛及巖羊和盤羊等均承受不住人類和牲畜的壓力而被迫轉向條件較次的生境或不得不登上更貧瘠的高海拔地帶求得生存,唯藏原羚依靠敏銳的視力和聽覺及快速呈‘之’字型奔跑技巧,在較大範圍內同人類靠近並生存。
致危因素 過度的放牧導致的生境改變和非法偷獵為本種的主要威脅。 飼養情況不詳。 現有保護措施1988年,在中國 *** 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該物種列為國家 II 級保護動物。國家在該動物分布區相繼建立和擬建了壹批保護包括該種在內的自然保護區,亂捕濫獵現象得到了壹定程度的控制。 保護措施建議 繼續加強保護野生動物法規的宣傳教育;將在青海可可西裏、西藏羌塘地區建立自然保護區的計畫盡早付諸實施並開展有效的保護工作;嚴懲不法分子的偷獵。同時,應在持續發展的原則上,全面規劃當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持續利用的對策。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列入中國國家Ⅱ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