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陵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城北上村嶺。是周代國君貴族的墓地。整個墓區占地4萬平方米,* * *發掘各類貴族墓葬234座,車馬坑60余座,出土珍貴文物1萬余件。其中兩座帝王墓出土了許多珍貴的壹級文物,如被譽為“中華第壹劍”的玉齡銅芯劍和精美華麗的“玉面具”。郭墓地的發現填補了我國西周考古史上的空白,為研究當時的文化和經濟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中文名:郭陵園地址:三門峽北部的上村嶺陵園,占地4萬平方米。發現時間:1956。出土文物:玉柄青銅劍、玉面。歷史意義:填補了郭歷史研究的空白,包括地理位置、歷史發現、墓葬制度等級、人文歷史、出土文物、小結、青銅禮器、玉器等。從1956發現至今,四次文物鉆探和兩次大規模考古發掘,探明遺跡800余處,發掘清理墓葬300余座,出土文物近3萬件。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壹壹處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大型西周春秋時期的虢國墓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郭是西周初年嵇的重要諸侯國,是弟弟的諸侯國。寶雞原封未動,在平東遷都的影響下於西周晚期遷至三門峽市,都城商鞅就在今天的李佳瑤村。歷史表明,從公元前9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虢國的歷史長達300年。這壹時期,郭的國君是周朝歷代的貴族。他們為東周、南周、北周而戰,屢建奇功,在平番周室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葬的兵器和車馬眾多,足以顯示當時郭的軍事實力。因為後來的君主驕奢淫逸,最後走上了亡國之路。公元前655年,晉國被虛妄的恐懼所滅,曾經壹家獨大的郭國從歷史舞臺上消失,留下了“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沈重悲涼的故事,以及隨後壹系列關於這個古老而神秘的王國的問號。郭墓地的發現為解開這些疑團帶來了希望。20世紀50年代,為配合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中國科學院和文化部聯合組成了“黃河水庫考古工作隊”,由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率領,在三門峽庫區上村嶺北部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從此,郭墓地的發掘和研究工作就開始了。經過兩年的發掘,* * *清理墓葬230余座,車馬坑3座,馬坑1座,出土文物9179件。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墓地屬於同壹個諸侯國,埋葬時間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整個墓地排列有序,禮儀嚴謹。考古人員根據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結合對周圍文物的調查和發掘,斷定這就是千古難求的郭墓地。這壹發現被列入20世紀50年代中國田野考古大發現,載入史冊。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郭沫若親臨考古發掘現場,撰寫了《三門峽出土青銅器二三事》,被學術界視為佳作,在國內外文物考古界引起強烈反響。為了進壹步了解郭氏墓地的整體布局和地下遺存的埋藏情況,從1990開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對上村嶺北部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調查和發掘,發現了郭氏墓地的中心區域,這裏埋葬著由西向東遷移的君主和眾多高級貴族,以及他們的陪葬車馬和祭祀坑。其中,吉果和郭忠墓的發現引人註目。墓葬中埋葬了大量的青銅器和玉器,其中包括大量的稀世珍寶。這兩座墓葬的重要發現分別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郭墓園規模之大、等級之全、保存之完好、出土文物之精美,在國內兩周考古中極為罕見。它的發現對研究兩周時期的宗法制度、墓葬制度、郭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填補了郭史研究的空白,被評為“20世紀河南十大考古發現”和“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發現”之壹。為有效保護和充分展示郭墓園豐富的墓葬文化和出土的大量珍貴歷史文物,有關部門在郭墓園原址上修建了郭博物館和車馬坑博物館,並向遊客開放。三門峽郭墓地經過兩次發掘,發現了包括兩個君主、壹個君主夫人墓和兩個王子墓在內的250多座貴族墓,出土珍貴文物2萬多件。1999年,在三門峽市西南的發現了郭都城上羊城遺址。郭墓地和上羊城的發現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被評為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新發現之壹。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後四次鉆探,兩次大規模發掘,證明這是壹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獨具特色、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大型國有墓地。陵園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分為南北八組。2009號墓,即郭忠墓,屬於第八組,位於北區,是墓葬數量最多、等級最高的壹組。出土文物不僅數量多、品種全,而且有許多填補了我國周代考古的空白。葬制等級古郭墓地的葬制等級大致可分為六個等級:第壹級:九鼎、八關、巴國。還有8個青銅編鐘和10石編鐘。附近的戰車坑長40米,寬5.2米。比如M2001。第二級:七丁、六桂、六魏。還有九枚銅紐扣和鐘表。銅雀臺上鐫刻著太子圖格。附戰車坑,坑內車輛10,馬匹24匹。比如M1052。古郭墓地第三類:五鼎,品圭,四圭,無樂器。附葬坑,坑內有五車十馬。如M1706,M1810。第四類:三丁、四桂、二魏。還有車馬坑(尚未發掘)。如M1705,M1721,M1820。還有壹座三鼎墓,陪葬有車馬。比如M1602。五級:二鼎或壹鼎,墓葬近二十座。有的只制作三腳架,有的制作盤子和卡片,有的制作壺、豆、罐等陶器。6級:沒有青銅禮器的墓葬近200座。人文歷史周開始時,文王的弟弟郭忠和郭樞在東西方。東郭被鄭滅於今河南滎陽。西郭今陜西寶雞,西周末年遷至河南三門峽和山西平陸。公元前655年,晉國被假恐所滅,留下了“唇亡齒寒”的千古遺風。出土文物概述郭忠九號墓是壹座南北走向的垂直洞穴墓,南北長5.6米,東西寬4.4米。墓底略大於墓口,南北長6.00米,東西寬4.62-4.92米;墓深距今地表19.3米,為郭墓地出土墓葬中最大的壹座。墓室的墻壁從上到下特意塗上了淡綠色的顏料。墓主人使用的埋葬工具是單棺,棺蓋較大。從出土的大量青銅器銘文判斷,墓主人是郭的國王。葬於西周晚期李、宣之際。青銅禮器隨葬的青銅禮器數量反映了主人身份的高低。九號墓出土青銅禮器120余件,其中有29件鼎是用來標誌墓主人身份的。有44個銘文表明它是墓主人郭忠的自用設備。出土的兩套編鐘,壹套是八雍編鐘;壹套由八個新時鐘組成,最長的銘文超過60個單詞。從它的內容可以看出,這套新鐘是自制的裝置。並自稱為“鐘”。從碑文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輔佐周治理天下,管理臣民,是“為天子所悅納”。他的地位、權力和財富明顯高於1990年發掘的2001號墓的主人吉果。是我國考古發掘中出土最早的兩套編鐘。此墓出土的四件青銅器,均刻有“郭忠為郭飛之寶杯,兒孫為永保之用”的銘文。它們體積大,保存完好,是目前中國同類青銅器中最大的。9號玉器墓出土的玉器數量多、品種全、工藝精湛、玉質好,是周代考古中的珍品。724件(組)玉器,經專家鑒定,分為白玉、藍寶石、青玉、黃玉、碧玉等。,大部分是新疆的和田玉。從制作過程來看,大部分都是優秀作品。如壹件有龍紋的玉佩,由和田玉精制而成,兩面飾以抽象變形的龍紋,整個器身圓潤規整,花紋流暢大方,動感十足。玉器工具,如青色饕餮於夫、羊脂白玉鉆石等。,也都是和田玉做的,沒有任何使用過的痕跡。可見,這些玉器只是在特定的場合作為禮器玉的象征。在隨葬的玉器中,以此墓出土的兩件玉柄最為典型:左手柄為和田青白玉,呈圓形方管狀,通體八弦,兩端四蟬紋,為商代遺物;右手為和田藍寶石,呈圓形管狀,通體飾有旋轉的龍紋。是西周時期的典型器物。最精美的玉雕是仿生動物玉雕。有神秘的玉龍,兇猛咆哮的玉虎,振翅飛翔的玉鷹,活潑可愛的玉兔,形態各異的玉鹿,玉鼠,玉牛,玉蛇,玉羊,玉猴,玉蛛,玉蜻蜓。據統計,這些仿生玉雕幾乎涵蓋了中國北溫帶所有常見的動物種類。此外,9號墓出土的玉抄本上有毛筆書寫的“南中”字樣,這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毛筆文字,對研究中國書法的起源具有重要價值。青銅九號墓還出土了四件鐵邊青銅器,兩件兵器:壹件是青銅鐵輔,壹件是銅鐵葉矛;有兩種工具,分別是銅、鐵和鐵,以及用銅柄切鐵。西周晚期墓葬中同時出土幾件鐵邊青銅器,實屬罕見。經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研究室鑒定,壹塊為人工煉鐵,三塊為隕石制品。在西周晚期的墓葬中,人工冶鐵制品和隕星制品的出現,對中國考古學和冶金史來說,是非常重要和罕見的實物證據。這說明中國古代工匠最遲從公元前14世紀開始選擇隕石作為器皿,到公元前9-8世紀仍在使用,持續了500多年。結合2001號墓出土的銅柄鐵劍(又稱中華第壹劍),說明這壹時期並沒有單純依靠人工冶鐵作為唯壹的武器來源。類似的發現在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中也有發現,如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安納托利亞等。隕石和人工冶鐵同時使用了幾百年,是世界各地區古代文明的* * *本性。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壹,應該是這樣的,但是之前沒有實證。這四件鐵邊青銅器的發掘為我們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實物證據。在另壹座9號墓中,出土了陶、木、竹、蚌類、麻、象牙等器物,特別是出土了壹套完整的麻布衣服,這在國內同時期的考古中也只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