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蝌蚪存在嗎?它們是怎麽來的?

蝌蚪存在嗎?它們是怎麽來的?

據說,矗立在浙江省仙居縣丹竹鄉的懸崖上布滿了奇怪的圖案和符號,如太陽、月亮、昆蟲、魚等。有人說是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留在南方的蝌蚪石雕...

5月,浙中山區彌漫著水汽和太陽的味道,夏天如期而至。長途汽車行駛在蒼翠的群山中。船上有20多名年輕人,分別來自寧波和無錫的兩家戶外探險俱樂部。我和他們壹起走,找到了刻有傳說中蝌蚪的蝌蚪崖。據說懸崖矗立在浙江省仙居縣丹竹鄉,崖壁上布滿了太陽紋、月亮紋、昆蟲紋、魚紋等奇特的設計符號。有人說是傳說中大禹治水時留在南方的蝌蚪石雕。

我的同事中只有壹個去過我們要去的地方。此時,他正興致勃勃地講著壹個故事:“我去過丹竹鄉兩次,第二次是讓壹個當地人帶我上山。這非常危險。山頂沒有路。除非妳使用登山工具,否則很難爬到山頂。據說只有當地的草藥醫生才知道上山的路!”壹番話把年輕人的心都帶動到了亢奮的狀態,大家都表現出了不到山頂不罷休的決心。

蝌蚪在寫單詞嗎?

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偉強山,是浙江省括蒼山脈的壹個分支。南朝撰寫的中國第壹部地方誌《臨海集》中寫道,維羌山“有石壁,字如蝌蚪”,宋《二十四史·周樹郡誌》中也寫道:“天目山(維羌山別稱)與括蒼山相連,石壁上有蝌蚪字。

那麽什麽是蝌蚪呢?臨行前翻閱了壹些古代文獻學資料,發現文獻學中關於取出蝌蚪的文字不多,但“鳥蟲書”很常見。所謂鳥蟲書,就是在字的筆畫上加上昆蟲、魚、鳥等動物形象,比如加上觸須、魚頭、翅膀、鳥頭等配飾。《鳥蟲書》曾是秦始皇統壹文字之前中國的六大古文字之壹,用來寫在傳達命令的條幅上。由於筆畫復雜,難以模仿,所以具有保密功能。漢代以後,鳥蟲書主要出現在篆書中,成為羽翼豐滿的書法。但蝌蚪書因頭粗尾細而得名,故也是壹種鳥蟲書。從文字學的角度來看,蝌蚪手跡是不是文字還是壹個問題。

雖然學術資料提供的答案令人氣餒,但似乎我們更願意接受這樣的報道:《人民日報》曾發表文章稱,目前國內已發現八種神秘的原始文字或符號,分別是貴州的蒼篆書和夏雨書、紅巖天書和夜郎天書,以及四川出土的。

上述八種文字中,從發現時間來看,仙居的蝌蚪文字是最早的,以釋讀難度為重。其他七種文字都屬於顯字,但蝌蚪文字比較混亂,其篆書抄本至今未見。

我們此行的目的是為了壹睹蝌蚪的真面目...

混亂和令人困惑的詞

丹竹鄉任尚村的退休小學教師陳瑞山是壹位能幹的老人,他不知疲倦地帶著我們到處走。

“那是蝌蚪崖!”他指著遠處雲層中的壹座山峰說道。我們試圖在七八座形狀相似的山峰中辨認出蝌蚪懸崖。它的海拔相對來說不算太高,800米左右,下面的山坡上長滿了亞熱帶叢林植物。蝌蚪崖其實是山頂沒有植物的堅硬巖石,側面垂直陡峭如刀,崖壁表面刻著傳說中的蝌蚪。

丹竹鄉的人們把蝌蚪崖當做自己的驕傲。那天晚上,我在丹朱鄉長的《農業形勢日記》中讀到:“...這個鄉的地勢南高北低,風景優美。是全縣林業和旅遊重點鄉鎮,有千古之謎,天柱巖……”。

任尚村75歲的老爺爺過來和我們聊天。他是村裏詳細了解蝌蚪崖的人。他說離任尚村不遠的朱霞村有個書生,學識淵博,請人把蝌蚪崖上的字引申出來。他壹生研究拓片,直到90歲。他只給後代傳了壹首歌謠,最後壹個後代30年前就去世了。他家有蝌蚪崖拓片的房子在“文革”中被燒毀。

換句話說,在當地的蝌蚪身上並沒有什麽精致的“證據”。

第二天,我們分成兩隊,分別由兩名導遊帶領。向導手裏拿著砍刀,我們手裏拿著拐杖。幸運的是,山上到處都是有葉子的植物。茂密的枝葉下,空氣涼爽濕潤。我們沒有路就上山了,三個小時後,我們已經接近山頂了。

其實我們是到不了山頂的,也就是蝌蚪崖的山頂,它需要繞過另壹座山才能到達。我們去的地方是離蝌蚪崖最近的觀測點,就在蝌蚪崖左側50米的下方。

肉眼只能看到崖面上有壹個明顯的矩形框,似乎是被刻意鑿出來的。我們架起高倍望遠鏡,20多人輪流觀察。但是我什麽也沒看見。真的,鏡頭裏只有壹塊平整、光禿禿的大石頭。

我們發現觀測點附近的巖石和衛強河裏的巖石非常相似,它們的表面也是凹凸不平的,有的地方粗糙得像核桃皮,有的地方則像佛頭上的肉瘤壹樣規則。我們把這壹切都拍了下來,但心中的謎團卻越來越清晰:這個所謂的“蝌蚪崖”可能是自然形成的巖壁,由於某種原因具有規則的球形結構,當地人在上面人工鑿了壹個框,然後附上了蝌蚪文字的傳說...

解讀《蝌蚪懸崖》

但是,如果蝌蚪崖真的是自然形成的,為什麽會有那麽多關於蝌蚪的古代傳說?為什麽當地人說起蝌蚪總是露出神秘敬畏的表情?

壹年後,我偶然看到壹本書《去樓蘭》,裏面有這樣壹段話:“...司馬燕為壹批戰國時期出土的竹簡傷透了腦筋。這些竹簡是“吉祖卡家書”。據說古代都是用蝌蚪文字寫的,500年後傳到司馬燕。他把那些殘缺不全的竹簡從秘室裏拿出來,讓商‘校對二處,尋考’,然後用當時的話抄錄下來。

著名的大臣張華對這次考證非常熱心。他和索靖壹見如故,成了最親密的朋友。索靖在敦煌,正是因為他知道鳥獸蟲篆書和蝌蚪這個詞。他在敦煌寫了壹本書,說:黃帝的創始人倉頡曾經寫過壹個書契,字是蝌蚪鳥印。那種字象形,靈活,巧妙。但因為崇尚簡約,成為隸書後就失傳了。……"

《冀中家書》是公元前279年,河南省冀縣壹個叫“班”的人,在戰國時期項王室的壹個墓地裏,用出土的幾十車竹簡寫成的壹部古書。《穆傳》就是其中之壹。《穆傳》是用蝌蚪寫的,說明蝌蚪不僅僅是壹種藝術文字,它曾經是壹種與篆書、隸書功能相當的文字,其讀寫方式中包含著現代人難以解讀的曲折。

由於蝌蚪文字是壹種深奧的古文字,丹朱鎮的居民對蝌蚪文字的崇拜並非沒有根源。文字與文明的傳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傳說蝌蚪崖上的蝌蚪銘文在當地人眼中代表著古代文明的壹站,追尋祖先的足跡壹直是中國人乃至全世界人的追求。

蝌蚪懸崖上的答案

於是我想,蝌蚪崖上的痕跡是自然生成的嗎?上面的蝌蚪和“冀中來信”上的蝌蚪有什麽聯系?

中國地質科學院的陳安澤研究員給我解釋了偉強山上和偉強河裏那些奇形怪狀的石頭的來歷。

他說,這些石頭是典型的酸性火山巖,在浙江省的山區隨處可見。這種火山巖的學名是“石泡流紋巖”,其石泡結構正是蝌蚪崖表面的球形突起。

顯然,蝌蚪崖目前已被公認為自然形成,但我仍不敢輕易斷定當地人是“作偽”。因為村民眼中流露出來的感情是真誠的,史書上的記載也是真實的,問題是,這種自然形成的蝌蚪崖和蝌蚪文字有什麽樣的聯系?

於是我敲開了《去樓蘭》壹書中多次提到的北大學者何先生的門。何先生看了照片後表示,這是典型的火山巖,但這個框架是人為鑿出來的,是個“啞標”。

蝌蚪懸崖真相大白

在古代,人類沒有語言,需要相互交流時,就用手勢和表情來表達。例如,當兩個部落相遇時,如果其中壹個部落向另壹個部落扔了壹個水果,這意味著友誼。如果扔石頭,意思是“走吧,不然我揍妳!”這是啞手語,用圖像和感覺來表達意思。

“蝌蚪崖為什麽是啞巴?”我問。

“自然形成的巖石上布滿了蝌蚪壹樣的突起,這讓古代路過這裏或者定居在這裏的祖先想起了壹段他們久久不能釋懷的往事,那就是他們的祖先來自黃河流域。換句話說,黃河是他們的母親。古人形容黃河為‘河’,母親為‘母’。古人表達‘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時,只是說了‘河馬’二字。用黃河流域的語言,也就是現在陜西的方言,來說“河馬”,發音就變成了“霍馬”,而這個發音恰好是陜西方言中“蛤蟆”的發音,“蝌蚪”是“蛤蟆”的後代,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就是“河馬”的後代...我們是“霍馬”這是壹個愚蠢的標誌。古人在蝌蚪形的巖壁上刻壹個框,提醒後人是‘河馬’的後裔,祖先來自黃河流域。”

“原來這就是歷史書上寫的蝌蚪?”

“可以說不是。說可以,因為古籍中提到的蝌蚪本身就含有上述啞語的成分。蝌蚪手跡之所以叫蝌蚪手跡,是因為它的形狀像蝌蚪,而古人做這種手跡,就是為了傳達上面提到的啞簽的信息——就是我們的祖先來自黃河流域。從某種意義上說,丹朱鄉的蝌蚪崖才是真正的蝌蚪文字。”

“說不是,因為古籍中的蝌蚪是壹種真實的文字,有讀音和意義。這種文字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和竹簡中。”

“其實蝌蚪散文是去魯文的變體,是記錄當時以天文學為主的自然科學的壹種筆記寫作。塔道和曲魯文都起源於甲骨文,都是甲骨文的變體。在周文王,甲骨文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包括曲魯文和蝌蚪文,並流傳到民間。轉換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存甲骨文中包含的信息。但自秦始皇統壹文字後,蝌蚪文字被禁止流通,所以西漢時期大量文獻集中在樓蘭地區,那些文獻中的主要文字是曲魯文或蝌蚪文字。”

“被禁的蝌蚪文獻後來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到民間,有的甚至改建為佛教石窟,文獻中的信息用啞語保存下來。也許丹朱鄉蝌蚪崖上的矩形框就是那個時候刻上去的,它表達的信息是我們的祖先來自黃河流域,我們真正的文明史是從那裏開始的啞語。”

雖然何先生的解釋聞所未聞,但卻圓滿解決了我對丹竹鄉蝌蚪崖的疑惑。首先,蝌蚪崖上的蝌蚪狀突起是自然形成的;其次,蝌蚪崖上的矩形框是古人刻意鑿出來的,他們的用心來自壹段遙遠而曲折的歷史。雖然這段歷史直到今天只是作為壹股“暗流”隱藏在民間,但卻是真實的。

這時候我想到了金庸小說《俠客》中對蝌蚪的描寫。小說裏那些有文化有武功的武林高手,對蝌蚪的“字面”並不癡迷。

意而莫名其妙?石破天看不懂大字,但他通過感覺和字體了解蝌蚪的秘密。這個破案跟我們親眼看到的差不多。

  • 上一篇:翡翠免費鑒定1到100元是真的嗎?
  • 下一篇:小學六年級作文寫人開頭結尾怎麽寫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