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響如磬”,青花、玲瓏、粉彩、琉璃合稱為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
薄胎瓷被稱為神奇的寶藏,瓷雕是中國的傳統工藝美術產品。
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瑰寶。
粉彩鐘馗醉像
●粉彩瓷器
粉彩瓷器是清朝康熙年間創造和燒制的。
它是在康熙五彩瓷器的基礎上,受琺瑯彩制作工藝的影響而發明的壹種釉上彩。
因其淡雅柔和的色澤和粉彩點綴之美,被稱為“粉彩”。
粉彩繪畫的主要原料和方法都是國外的。
制作時,在燒制好的素瓷上用玻璃白作打底,用國畫技法用彩色材料畫出圖案,再用火烘烤而成。
康熙年間粉彩制品很少,畫風簡單。圖案主要是花卉和雲龍。
雍正時期,粉彩瓷器有了很大的發展。產品薄而透明,釉色潔白如玉,繪畫精美,筆觸線條纖細有力,美不勝收。
粉彩借鑒了各種繪畫技巧,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是人物、山水、花鳥蟲魚,都質感強烈,明暗分明,層次分明,立體感強。
除了盤子和碗,還有杯、碟、壇、罐、瓶、瓶、壺等等。
花紋最多的是花蝶,牡丹、玫瑰、海棠和四季花也很常見。還有蝙蝠、鹿等圖案。
粉彩幹了就有明顯的變化。
白瓷通常塗有壹種顏色,如綠色、黃色、藍色、胭脂紅、紫色等。此時的粉彩已經不能與雍正時期的精美、鮮艷、傳神相提並論。
嘉慶、道光時期的粉彩除了繼承前人的傳統外,並沒有太大的發展。
當時釉厚,色濃。
鹹豐、同治時期粉彩畫面繁復,但畫法簡單,色材粗糙,釉層薄,色彩淡。為了使色彩絢麗,粉彩上經常塗上金色。
這些都是鑒定的依據。
粉彩,也叫“軟彩”,是釉色的壹種。
所謂釉彩,是在燒制好的素坯釉面上繪畫,在600 -900攝氏度的窯中燒制而成。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我國傳統釉色受到琺瑯彩的啟發和影響,引進了銅琺瑯彩的不透明白色料,並在工藝上借鑒了琺瑯彩的多層次配制技術,創造了“粉彩”釉色新品種。
這種白色物質,據相關研究機構分析,是壹種含有砷的乳白色玻璃。
它是由壹種叫做“白砒霜”或“亞砒霜”的天然礦物與鉛熔塊、硝酸鉀和其他助熔劑混合制成的。景德鎮俗稱“玻璃白”。
由於玻璃白和五彩色料的融合,各種顏色都被“粉化”了。
紅色變成粉紅色,綠色變成淺綠色,黃色變成淺黃色,其他顏色也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通過控制其添加量可以得到壹系列不同的濃淡,給人壹種粉紅柔和的感覺,所以稱為“粉彩”,相對於康熙硬色(五彩),也叫“軟色”。
粉彩發明之前,中國的彩瓷是單線平繪,做出的花缺乏立體感。
自從玻璃白發明以來,在瓷器上作畫時,先在需要裝飾的部位塗上壹層玻璃白,就像紙上的粉書壹樣,然後在粉上渲染各種顏料。
用此法繪制的人物、花鳥、山水等,分明暗、深淺、陰陽,增加了層次和立體感,從而形成飄逸、精細、填色、洗染、燒制等工藝步驟。
康熙後期新造粉彩,原料都是進口的,所以畫風簡單,傳世之物極為罕見。
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經自己生產出來,粉彩技法也越來越成熟。有時,壹件器皿會使用20多種顏色。
粉彩取代了多色,躍居釉上彩之首。
不僅官窯產品以粉彩裝飾為主,民窯也廣泛使用。
乾隆時期,粉彩瓷器的燒制進入黃金時代。
粉彩越來越復雜,不僅能自由流暢地畫出各種顏色,還能細膩地表現形象。
其表現手法被譽為清代官窯的典型代表,成為景德鎮的主打產品。
嘉慶前期粉彩基本保留了乾隆朝的遺風,但遠不如乾隆盛世。
到了道光、鹹豐兩朝,已經衰落。粉彩瓷雖多,但品種和造型已大為減少,精品寥寥無幾。
同治、光緒時期,由於整個社會的動蕩和衰落,景德鎮制瓷行業除了少數官窯粉彩外,沒有出現精美的粉彩作品。
清代粉彩的主要形式有壺、瓶、瓶、罐、壺、盤、洗、罐、盒。
乾隆時期瓷器的造型比雍正時期更加多樣,獨特的陳設層出不窮。
清代粉彩的裝飾品種不僅有白釉粉彩和彩色粉彩。
除了白釉地粉彩和彩色地粉彩外,還有刀上下有彩色地,腹部有白色或彩色地的釉下青花或粉彩。
彩繪圖案多以龍鳳、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題材為主,取材於當時著名畫家的畫作,兼容西方繪畫技法。
常見的花卉有玫瑰、牡丹、玉蘭、月季、菊花、海棠等。
清代粉彩瓷的年代體例壹般為6字:“清年”或4字“清年”。
字體:順治、康熙盛行楷書,雍正較多,乾隆較多,嘉慶較多。
格式有單圓、雙圓、無環柱、雙邊方。雙邊長方形和青花本為主流,乾隆後期常用紅字。
●玲瓏瓷
玲瓏瓷,被稱為[米銅][玻璃瓷器],以其精致、晶瑩、典雅而聞名中外。
如今,青花精致不僅廣泛應用於日常中西茶具和酒具,而且已經延伸到各種花瓶、花插、花盆、吊燈、壁燈、皮燈等燈具。
【玲瓏眼】的形狀也從傳統的米粒發展到月牙、流線、珍珠、菱角、多邊形等多種規則和不規則的形狀。
有時結合【半刀泥】形成各種花紋。
【玲瓏眼】的釉色也從單壹的鮮綠色發展到紅、黃、綠、藍相得益彰的【五彩玲瓏】,豐富和提升了玲瓏瓷的表現力和藝術魅力。
青花瓷在世界瓷壇上獨樹壹幟。與青花瓷、粉彩瓷、彩釉瓷並稱為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
青花精致瓷始創於明代,融合了青花工藝的優點,融合了雕刻藝術之美,精美絕倫,精致細膩,有壹種清新活潑的感覺。
據記載,清代景德鎮禦窯廠制作的玲瓏瓷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但產量很少,只供宮廷使用。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景德鎮的青花精美瓷器制作技術有了很大的創新。在裝飾瓷器種類上越來越廣泛,裝飾題材越來越多,裝飾部位也發生了很多變化。打造出了青翠玲瓏、五彩玲瓏等精品,讓這壹傳統名瓷更加生動有趣。
●青花瓷
美麗典雅的青花瓷是中國著名的傳統瓷器。
古人說,“五彩太艷麗,極清新易逸,青花更艷麗易逸。”
“青花瓷雖然顏色單壹,但看起來並不單調。
在瓷畫家的妙筆下,厚重輕盈,厚度不錯;或者刻意找工作,層次分明;還是幾筆,都讓人覺得好看。
青花瓷歷史悠久。據考古學家考證,唐代河南鞏縣窯就有原始青花制品。
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鎮已經能夠生產精美的裝飾產品。
明代的青花瓷在元代的基礎上更加耀眼。無論是景德鎮的官窯,還是當地的民窯,都有很多精美的作品。
尤其是永樂、宣德、成化、嘉靖、萬歷官窯燒制的青花瓷,以釉色細膩、青色濃郁、造型多樣、紋飾豐富而著稱。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對瓷器十分喜愛,經常提出改進質感、畫面的建議,改善了景德鎮制瓷工人的工作生活環境,使青花瓷的生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壹時期的青花瓷,青綠明亮,清新明亮,層次分明,尤其是藍色如藍寶石般鮮艷明亮,晶瑩光滑。
然而到了乾隆後期,青花瓷的工藝日漸衰落。
精美的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地愛好者的歡迎。
早年通過古道“絲綢之路”,陸續出口到地中海國家。
明代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給越南和馬來半島的30多個國家帶來了大量的青花瓷器。
至今東南亞國家收藏的青花瓷碎片都舍不得扔掉,都是鑲金藏在寶庫裏。
明朝正統年間,英宗皇帝在光祿寺設宴招待外國使節。
100多桌宴會餐具全部由青花瓷制成。清新淡雅的色彩迷住了這些外國人。壹些使者和他們的妻子悄悄地把酒盅和盤子放進他們的禮服口袋裏,宴會結束後,他們清點餐具。據說有多達580件被盜。
由此可見青花瓷是多麽的吸引人。
●顏彩釉瓷器
素有【人造寶石】之稱的彩釉瓷器,富貴流光。
但是【千窯壹寶】、【寸金窯燒寸金瓷】。
現在采用新的科學方法配料和控制窯溫,不僅提高了琉璃的質量,而且找出了適合各種燒成條件的配方。先後創造了紅芯釉、寶石紅、王紅、錳紅、鐵紅、焰紅、鈦黃、鈦花、絡青、綠郎窯、芒果、彩霞、紫羅蘭等100多種色釉和多種啞光。
後來又研制成功了羽毛釉、鳳衣釉、雨絲釉、稀土變色釉、彩虹釉等高溫色釉。
異彩粉所呈現的琉璃價值不僅僅在於其本身,更在於為陶瓷藝術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美好的材料,促進了琉璃、綜合色、琉璃瓷雕等各種陶瓷裝飾藝術形式和門類的誕生。
彩釉瓷又稱琉璃瓷,是依靠釉面顏色的變化來裝飾瓷器。
通常可以通過調整釉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來改變釉色,如銅紅、鈷藍、鐵黑、鉛綠等。
壹般來說,我們把琉璃分為以下幾類,比如藍釉、醬釉、黑釉、白釉、黃釉、青釉、青花釉等等。
其實每個顏色都是可以細分的,比如青釉可以分為近20種,比如豆青、粉青、天青、梅青等等。
需要註意的是,琉璃的劃分並不是由肉眼對釉色的判斷決定的。比如宋代福建窯的壹些青花釉,直觀上看起來是白色的,但由於各種微量元素的比例,仍然屬於青花釉。
窯變釉和結晶釉的顏色應包括在彩釉瓷器的範圍內。
單純用釉色來裝飾瓷器,其實是相當困難的,但壹件好的釉上彩器,是以簡單、美觀、有意義而聞名的。
如宋代汝窯的青釉,官窯的粉釉,龍泉窯的梅釉等等。
宋代中國陶瓷藝術家的制瓷成就至今無人能及,宋代瓷器主要是各種彩釉瓷器。
除了工藝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純凈的琉璃制品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觀念和中國人矜持、內斂、精致的審美和道德觀念。
陶瓷的文化特性不僅在於它反映了廣泛的社會生活、自然、文化、習俗、哲學和思想,還在於它反映的方式。
是立體的民族文化載體,還是靜態的民族文化舞蹈。
這是陶瓷的特性決定的。
壹件件作品,無論主題和風格,都像音符,跳動著,演奏著,合成了陶瓷文化的旋律。
這些旋律,有的扣人心弦,有的深沈,有的熱烈,有的理性,有的絢麗多彩,有的自然,構成了壹部無與倫比、令人嘆為觀止的中國陶瓷文化大型交響樂!
景德鎮陶瓷是中國陶瓷的傑出代表。是中華民族、民族心理的壹個縮影,是中國文化觀念、民族心理、文化現象的反映!
陶瓷藝術家可以從這種比較中更深刻、更完整地了解陶瓷藝術的特點,從而強化陶瓷的表現力和抒情性,創作出更具審美力和價值的作品。
在本節中編輯陶瓷的分類。
陶瓷制品種類繁多,其化學成分、礦物成分、物理性能和制造方法往往相互接近,沒有明顯的界限,但在應用上卻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很難概括成幾個系統,詳細分類眾說紛紜。到目前為止,國際上還沒有統壹的分類方法。
常用的從不同的角度有以下兩種分類:
(壹)按不同目的分類
1.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罐、壇、壺、盆、盤、碟、碗等。
2.藝術{工藝}陶瓷:如花瓶和雕塑。
磚瓦或赤陶、陶土、石制品、半瓷,甚至瓷器(130relain)的原料由粗到細,坯體由粗到多孔,逐漸變得致密,燒成溫度也是如此。
粗陶是最原始、最低級的陶瓷器皿,壹般由易熔粘土制成。
在某些情況下,熟料或沙子可以添加到粘土,以減少收縮。
這些產品的燒制溫度變化很大,取決於粘土化學成分中所含雜質的性質和數量。
用其制成的磚瓦,如果氣孔率過高,坯體抗凍性不好,過低,砂漿不易掛叉,所以吸水率壹般應保持在5 ~ 15%之間。
燒制後生坯的顏色取決於粘土中有色氧化物的含量和燒制氣氛,當在氧化焰中燒制時,主要是黃色或紅色,當在還原焰中燒制時,主要是青色或黑色。
我國建築材料中的青磚是用含有Fe2O3的黃色或紅色粘土制成的,停火時用還原焰煆燒,使fe2o 3還原成FeON和藍色。陶器可分為普通陶器和精美陶器。
普通陶器是指陶罐、罐、壇、甕、耐火磚等有多孔著色體的產品。
精陶的坯體吸水率還是4 ~ 1.2%,所以是通透而不透亮的,壹般是白色帶色的。
釉料多為含鉛、硼的易熔釉。
與炻器相比,熔劑較少,燒結溫度不超過1300℃,坯體燒結不充分;與瓷器相比,對原料要求較低,坯體可塑性較大,燒成溫度較低。
不易變形,可以簡化產品的成型、填充等工藝。
但精陶的機械強度和沖擊強度小於瓷器和炻器,其釉面也比上述產品柔和。當其釉層破損時,多孔體容易被汙染,影響衛生。
細陶器按坯體成分不同可分為粘土、石灰質、長石和熟料。
粘土陶器接近普通陶器。
石灰精陶以石灰石為熔劑,制作工藝與長石精陶相似,但質量不如長石精陶,所以近年來已很少生產,被長石精陶取代。
長石精陶又稱硬精陶,以長石為熔劑。
它是最完美和應用最廣泛的壹種陶器。
在近代,許多國家已經用它來大規模生產日常餐具(杯子、盤子等。)和衛生陶器代替昂貴的瓷器。
熱料精陶是在精陶坯中加入壹定量的熟料,以減少收縮,避免浪費。
這種毛坯多用於大而厚的輪胎制品(如浴缸、臉盆等。).
中國古籍中把炻器稱為“石胎瓷”。它的坯體致密,已經完全燒結,非常接近瓷器。
但沒有玻璃化,吸水率仍在2%以下。坯體不透明,呈白色,燒制後大多允許顯色。所以對原料純度的要求沒有瓷器高,原料容易得到。
炻器強度高,熱穩定性好,非常適合現代機械化洗滌,從冰箱到烤箱都能順利度過溫度突變。在國際市場上,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和飲食的社會化,炻器的銷量比陶器大。
半瓷的坯體接近瓷器,但燒成後仍有3-5%的吸水率(真瓷的吸水率在0.5%以下),所以使用性能不如瓷器,但優於精陶。
瓷器是陶瓷發展的更高階段。
其特點是生坯已經完全燒結和玻璃化,所以致密,不透液體和氣體。輪胎薄的部分是半透明的,橫截面呈貝殼狀。用舌頭舔的時候感覺很滑,不粘手。硬瓷是陶瓷中性能最好的。
用於制作高檔日用器皿、電瓷、化學瓷等。
軟瓷助熔劑較多,燒成溫度較低,機械強度不如硬瓷,熱穩定性也較低,但透明度高,裝飾性豐富,多用於制作藝術展示瓷。
至於燒結瓷和骨瓷,它們的燒成溫度和軟瓷差不多,優缺點也和軟瓷差不多,應該屬於軟瓷的範圍。
這兩種瓷器生產難度大(坯體可塑性和幹燥強度差,燒成時變形嚴重),成本高,所以生產不具有普遍性。
英國是著名的骨灰瓷生產國,中國唐山也生產骨灰瓷。
特種陶瓷是隨著現代電器、無線電、航空、原子能、冶金、機械、化學等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及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新能源開發等尖端科學技術而發展起來的。
這些陶瓷使用的主要原料不再是粘土、長石和應時,有些坯體還使用壹些粘土或長石。但使用的是純氧化物和特殊性質的原料,其制造工藝和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
編輯這個陶瓷術語。
為了讓藝術陶瓷投資者和收藏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藝術陶瓷的壹些基本知識,現將陶瓷的專有名詞整理歸納如下。
青花:瓷釉的名稱。
白瓷和青瓷的專有名稱。
典型的青花器是在瓷坯上塗鈷,然後施透明釉,高溫壹次燒成。
青花在釉下,所以屬於釉下彩。
青花瓷的特點是鮮艷、清新、典雅、大方、裝飾性強,壹直為國內外人們所珍愛。而且在世界制瓷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鬥彩:是釉下青花、釉下紅和釉下多色的結合。
鬥彩創制於明代成化年間,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下彩相結合的裝飾品種。
鬥彩的特點是:動靜收納,對比鮮明,既優雅又華麗。
這種裝飾表現出了豐富的表現力及其特點。
釉下紅:又稱釉下紅,源於宋代鈞窯的紫紅斑釉。
可以單獨裝飾,也可以與藍、紅料搭配使用(這種裝飾叫青花釉下紅),釉下紅顏色穩定、厚重。
傳統上,在中國,紅色往往代表著吉祥和財富,釉下紅的顏色穩重、淳樸、瑰麗、質樸,這些都是人們深為樂於使用的因素。
燒制後的特點是冷靜,熱情。
粉彩:又稱“古彩”,是釉色的壹個品種。
所謂釉彩,是在燒制好的素坯釉面上繪畫,在600 -900攝氏度的窯中燒制而成。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我國傳統釉色受到琺瑯彩的啟發和影響,引進了銅琺瑯彩的不透明白色料,並在工藝上借鑒了琺瑯彩的多層次配制技術,創造了“粉彩”釉色新品種。
這種白色物質俗稱“玻璃白”。
由於玻璃白和五彩材料的融合,各種顏色被“粉化”了。
紅色變成粉紅色,綠色變成淺綠色,黃色變成淺黃色,其他顏色也變成不透明的淺色調,通過控制其加入量可以得到壹系列不同的深淺,給人壹種粉紅色和柔和的感覺,所以這種釉色稱為“粉彩”,其表現手法從平填發展到明暗洗染;在風格上,它的布局和筆法都具有國畫的特點。
從裝飾的藝術效果來看,它具有美觀、典雅、審慎、樸素、宏偉的特點。
凡是可以用繪畫表達的東西,不管是工筆還是寫意,都可以用粉彩來表達。
用此法繪制的人物、花鳥、山水等,分明暗、深淺、陰陽,增加了層次和立體感,從而形成飄逸、精細、填色、洗染、燒制等工藝步驟。
釉上彩是壹種古老的顏色,是由紅、黃、綠、藍、紫等各種玻璃色,根據花紋裝飾的需要,塗在釉面上而成。用原料和釩紅在瓷胎上勾線,采用單線平塗的方法,然後在“彩爐”中二次烘烤(800-900度燒成)。
因其紅綠分明,層次少,顏色清晰,故稱硬色。
古色的色彩鮮艷晶瑩,色調對比強烈,形象誇張,線條剛勁有力,具有濃郁的民族藝術風格。
古畫中描繪的對象很多,有人物、山水、龍、鴛鴦、松柏、靈芝、花草等。
古代彩瓷在歷屆世博會上廣受好評。
是景德鎮陶瓷工藝的優秀傳統之壹。
從年代上看,包括大明蔡和康熙蔡;就顏色而言,有三色、五色、紅綠三色。
其技法特點是線平面單壹,線條強烈,筆觸簡潔生動,色彩對比強烈,形象概括誇張,民間風格濃厚,裝飾性強。
新彩:原名外采,出現於清末,是從國外傳入的壹種陶瓷裝飾方法。
先用五彩顏料在白瓷表面畫出各種圖畫或圖案,然後在彩爐中烘烤。這種瓷器叫新彩瓷。
新彩瓷是清末民初逐漸發展起來的新品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幾次改進,新的色彩裝飾技法得到了豐富和發展,並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成為壹種廣泛應用的裝飾形式。
目前景德鎮流行的新色中,既有具有中國寫意風格的平筆新色,也有鮮艷明亮的毛筆花和噴彩、規整美觀的平印和絲印貼花。
經過壹系列的改革和創新,裝飾風格形成了景德鎮陶瓷藝術的地方特色。
新顏色包括貼花、繪畫、刷花、噴花、印刷、轉膜、畫金加色、彩印、腐蝕金色和各種顏色的電光澤。
其特點是色彩豐富,裝飾多樣,空白造型優美,圖案生動,風格新穎。
彩釉:是用含有有色金屬元素的原料制成的美麗的釉料。
在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壹定的溫度和氣氛下燒制,就會呈現出不同顏色的釉,成為彩色釉。
有三種分類方式:壹是按燒制溫度分為高溫琉璃(約1300度)、中溫琉璃(約1200度)、低溫琉璃(約1000度)。如果燒制溫度為1250度,則可分為高低。
二、根據燒成火焰的性質,可分為氧化焰色釉和還原焰色釉兩種。
三、按燒制後的外觀特征,可分為單色釉、多色釉、裂紋釉、亞光釉、結晶釉。
琉璃與普通琉璃的區別在於琉璃特殊的燒制工藝和配方。
彩釉的釉料必須經過1.25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煆燒,才能顯示出它的獨特魅力,如光流如油,色流如虹,粒流如瀑。
琉璃色彩斑斕,變化多端。
青色,如:豆綠、影綠、粉綠、龍泉天青等。紅色和紫色,如:祭祀紅、郎窯紅、軍紅、玫瑰紫、美人醉、釉紅、火紅等。
黃色,如鈦黃、象牙黃、魚黃、粉黃等。
綠色,如:綠色、孔雀綠、金星綠、哥哥綠等。黑色,如:黑金、鐵銹、啞光黑。
其他還有結晶釉、瑤邊花釉、茶粉、鈦花釉、裂紋釉、唐三彩、龍泉釉、蠟釉、金沙釉、變色釉、“開泰三種”、嵇藍釉。
此外,還有低溫色釉如:西洋紅、胭脂紅、娃娃面、粉紅、辣椒紅;鸚哥綠、蘋果綠、淺綠、魚子醬綠、瓜皮綠、爐綠、苦綠、水綠;黃色、黃色、淺黃色、魚子醬青銅色、黑底紫色等。
綜合色彩:是壹種融合多種技法的新型裝飾形式。
它根據作品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原料(釉上和釉下顏料)、不同的表現手法(雕塑、繪畫、彩釉)和不同的燒成工藝(高低溫)來達到整體的設計效果,使瓷器裝飾更加完美。
綜合色彩作品可以充分發揮各種技法的特點和技術操作的長處,充分實現創作意圖。
所以是壹種比較理想的裝修方式。
其特點是靈活多彩,各種裝飾形式相互映襯,相得益彰,爭奇鬥艷,豐富了陶瓷的藝術語言。
現代陶藝:創作成為創作主體發揮想象力的空間和實現個體精神價值的媒介。
讓陶瓷藝術這門古老的藝術成為現代人的精神居所。
所以,與傳統陶藝不同,現代陶藝只是以粘土為物質載體,體現了壹種現代藝術精神。
它提倡自由創作和個性,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著容器的形式。
但不再是為了實用目的。
並突破了原有的技術規範,揚棄了傳統陶瓷細膩、規整、對稱的古典審美趣味,向自由、想象、人文精神的方向發展。
現代陶瓷藝術創造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藝術“瓶瓶罐罐”,甚至“瓶瓶罐罐”也以“瓶瓶罐罐就是藝術”的理念,自由表達陶藝家的生存體驗。
因此,現代陶藝屬於個體藝術家面向內心的藝術創作。
它從古代陶瓷母體中分離出來,形成壹個獨立的整體,具有純藝術的特點。
瓷雕——瓷雕:是陶瓷的壹種裝飾。
壹般來說,是指壹件獨立的立體陶瓷雕塑品,需要經過模具印刷、鑲嵌、手工雕刻、揉捏、堆砌、塑料成型、雕刻等工藝操作,並經高溫燒制而成。
由於操作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圓雕、浮雕、堆雕、雕、嵌雕、雕等。景德鎮瓷雕的制作可以追溯到1000年“獅子”和“大象”的制作。
當代景德鎮瓷雕技藝精湛,技法齊全,有園雕、捏雕、雕、浮雕等。產品多樣,有佛像、花卉、魚蟲、亭臺樓閣、動物玩具等。造型優美,形神兼備,變化多端,栩栩如生;裝飾豐富,包括高溫琉璃和釉下多色;強烈的藝術表現力,有的莊重渾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華麗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