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日本;育兒教育;審查報告;口譯
長期以來,“教育”壹直被視為日本知識分子必備的哲學認識。和知識壹樣,培養人的性格,使之成為有修養的人,是壹個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和過程。然而,隨著以哲學為基礎的學科體系的解體,學科分工的不斷細化和專業化,以及信息社會註重片面信息的時代特征和效率優先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人們逐漸喪失了對教育的認識,甚至輕視教育。
面對多元文化背景下傳統價值觀被動搖的社會現狀,日本中央教育審議委員會反復論證了21世紀的日本需要什麽樣的教育,如何讓每個人都得到社會需要的教育,並於2001+01向日本文部科學省提交了題為《新時代教育的發展方向》的審議報告。報告闡述了重視教育的社會背景,總結了21世紀日本需要的國民教育,提出了各個時期需要解決的教育問題和改善教育的途徑,以提高全民素質,豐富國民生活。
壹、21世紀的日本為什麽需要教育?
日本戰後的經濟增長和科技進步帶來了物質的豐富和生活的便利。然而,與繁榮的物質生活相比,人們明顯感覺到個人或整個社會遠未真正富裕,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隨著社會物質生活的日益富裕,社會價值觀也日益多元化。人們的生活方式豐富了,但社會聯系感和整體感卻越來越不足。世界經濟壹體化帶來了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日本社會逐漸失去了理想和目標。同時,由於社會結構的發展,如少子化、老齡化和城市化,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發生了變化,使家庭、社區、企業的生存以及與個人的關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使人們能夠即時獲取全球信息,但也減少了人們直接體驗的機會,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漠。科技的飛速發展帶來了無數的好處,但也引發了全球環境、生命倫理等壹系列新問題。在如此激烈的社會變革中,傳統價值觀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人們對新的道德價值觀、未來的社會形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缺乏清醒的認識,難以建立對他人、對自己、對社會的信任和對未來的希望。人們越來越忽視努力學習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性,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對自主學習的渴望越來越低。
在這種形勢下,檢討報告指出,在社會轉型期,人們需要認清形勢和自己的處境,確立人生目標,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這種為人生目標而奮鬥的能力,是21世紀人必備的教育。不僅個人需要教育,社會和國家也需要教育。教育不僅對個人人格的形成和幸福生活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而且是社會發展的無形“基礎設施”。每個人都爭取接受更多的教育,使自己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可,同時不斷完善自己,自覺承擔作為社會壹員的責任和義務,參與建設壹個充滿魅力的和諧社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社會的發展目標,讓日本社會成為備受關註的“有品位的社會”。
第二,新時代需要的教育
教育是壹個人在接觸社會、積累經驗、獲得系統知識和智慧的過程中所掌握的對事物的看法和價值觀的總和。它反映了各個歷史階段濃厚的文化背景,同時又通過不斷的積累傳遞給後人。每個人都有相應的成長不同階段必須學習的教育課題。這些話題是在個人積累各種社會經驗和與自己對話的基礎上實現的,所以每個話題都內化了作為個體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對教育的理解不應局限於知識,而應作為包括社會規範、倫理道德、情感、審美意識、主觀能動性、平衡感、體力和精力在內的壹般概念來把握。
根據日本中央教育審議委員會的報告,新時代教育的內涵是指具備在社會關系中準確把握自身能力,嚴格自律,自己創造社會秩序的能力。作為壹個主觀的人,妳要有為了明確的生存目的而努力的能力;作為壹個負責任的社會成員,我們既要有關心整個社會幸福並為此目標而努力的能力,也要有真正站在他人角度為他人著想的能力。
對於生活在21世紀,需要應對劇烈社會變革的日本人來說,隨著全球化的日益發展,他們不僅需要深入了解日本多年來積累的傳統文化和歷史,還需要掌握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資質和態度,以及用外語交流的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僅要有認識自然和萬物存在規律並合理處理與環境關系的能力,而且要對圍繞科學技術的倫理問題和環境問題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能力。但是,不管時代怎麽變,還是有壹些普世的教養。閱讀、寫作和思考仍然是獲得教養的主要途徑,它們的基礎是用普通話交流的能力。日語不僅是日本社會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語言,而且與日本人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形成,以及日本人身份的確立和豐富的情感修養有著直接的關系。民族語言能力的培養作為壹切知識活動的基礎和初等教育的支柱,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對於日本人來說,從禮儀、行為準則等傳統模式入手,牢牢把握“休養生息”這壹身體感受,意義重大。因此,有必要重新審視已經成為日本人的思維和行為規範,以及構成教育基礎的日本生活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價值。只有全面把握這些要素,才能把新時代教育的全貌概括為壹種能力,壹種基於歷史和多元文化視角觀察和分析事物,在激烈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應對未知事件和新情況的堅實基礎和能力。培養的結果是,人們會獲得用語言表達的美德,如品味和性格。
這種資質和能力因人而異,沒有統壹的規定壹定要練到壹定程度。然而,在迅速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每個人都必須能夠選擇自己在社會中的生活方式,並終生努力,有意識地培養和掌握與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和諧相處的能力。
第三,教育的培養
教育的培養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所以要求人們不分年齡和職業,不斷努力獲得教育。在討論育兒教育時,不僅限於高等教育,還包括包括中小學教育在內的所有學校活動,以及家庭教育、社區活動、各種社會經驗和從嬰兒開始的學習。具體方法可以是接觸自然,學習自然的法理學;還可以學習凝聚人類偉大遺產的經典名著,接觸各地歷史古跡,實地學習教訓;也可以通過辛勤的勞動來體會勞動的快樂,或者通過欣賞藝術來培養美的意識和情操,或者通過體育運動來鍛煉身心,培養公平競爭的精神。這些都是人們培養終身個人教育的重要途徑。
在思考教育的時候,有三點需要特別註意。第壹,育兒教育培養積極主動的學習和生存態度,以及認真做事的熱情。我們在考慮什麽是育兒教育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提高人們自主學習的欲望,如何建立全社會尊重和努力掌握工作技能、成就事業的良好氛圍。其次,育兒教育是個人必須努力獲取新知識,培養整合能力的目標。21世紀是壹個“知識社會”,人們要學會從海量信息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並加以掌握和整合。因此,必須將理性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視為育兒教育中壹以貫之的重要課題。第三,不同文化的接觸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異文化”不僅僅指外來文化,而是指所有與自己不同的文化,包括不同性別、年齡、民族、語言、宗教的所有人所持有的不同的價值觀、人生觀、習俗。通過與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在思考自身定位、確立自身價值觀的同時,了解與自己不同的人、社會和文化,學會尊重差異,掌握* * *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是教育的重要支柱。
日本中央教育審議委員會用上述觀點驗證了迄今為止教育改革的成果,並制定了實現新時代教育的原則和策略。復習報告把壹個人的壹生分為嬰兒期和兒童期。
12、13歲“少年兒童”,從14、15歲到社會人的“青年”和“成年”,確定了每個階段的教育目標、主要課題和具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