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的節日在農歷的七月十五日,所以它被簡稱為“七月半”。崇拜儀式通常在七月底前的晚上舉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壹天。
2、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壹般都是在底座上放上燈或者蠟燭,中秋節的時候放在江河湖海中,任其漂浮。何方
燈的目的是祈禱和祈禱。燃放河燈,尤其是在黃河,非常壯觀。
3.面團造型
七月十五日以前,民間婦女流行於和面活動中。壹家包子店,鄰居過來幫忙。首先,根據家庭實際人數,先給每個人壹個大包。
給晚輩的包子要揉成扁扁的形狀,叫做面羊。希望後輩不要忘記父母的恩情。給老壹輩的花包子,要塑造成人的形象,表示子孫滿堂,長命百歲;給同行的包子要做成魚的形狀,叫面魚,意思是壹年以上。
4.做茄子餅
每到中秋節,老南京家家戶戶都做茄子餅,就是把新鮮的茄子切絲,加面粉,放油裏炸。
5.祈求豐收
在中秋節獻祭通常與希望豐收聯系在壹起。在石鼓的夜晚,每家每戶都要在家門口燒香祈求水稻豐收,並在地上放上香燭。這叫“鋪田”(插秧)。
《延伸材料》中元傑的歷史淵源:
中秋節起源於秋季早期的“七月半”豐收,用以祭拜祖先。“七月半”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祖先崇拜和豐收節。在古代,人們常常依靠神靈的保佑來獲得農業的豐收。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舉行祭祀祖先靈魂的儀式,先把最好的時令產品獻給神靈,然後自己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祈求來年豐收。
據歷史文獻記載,秋季祭祖活動在先秦時期就已存在;起初,“秋味”的日期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7月中旬,壹般是立秋後的第壹個滿月,秋天來了。
百度百科-農歷七月十五
百度百科-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