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特殊的壹年。根據日歷,2023年是閏年,也是閏二月,清明節在閏二月。清明節起源於中國的周朝,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從歷法開始,就使用陽歷,時間比較固定,在4月4日,4月5日,4月6日。
閏月采用農歷時間。另外,閏月是壹種人為設定,出現閏月是為了中和農歷和陽歷時間。壹個是陽歷的習俗,壹個是陰歷的人為方式。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所以閏二月之年,清明節可以上墳,清明節歷史悠久,源於早期人類的祖先信仰和春季祭祀習俗。不能因為閏月就放棄祭祀文化。相反,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是需要傳承的。
2023年閏二月的原因
閏月結合了陰歷和陽歷。陽歷是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壹個周期,壹年是365.2422天。四舍五入後,壹年有365天或366天。農歷是根據月亮的運動周期建立的,壹年有354.3672天,相差10.875天。
為了使陽歷和陰歷相呼應,古人需要補足天數的差異。如果是兩年,陽歷比陰歷長20多天,但不到壹個月。如果是三年,陽歷比陰歷天氣多,壹個多月。
如果兩年有壹個閏月,陰陽歷的時間還是會有差別。如果三年有壹個閏月,時間不夠,古人剛開始認為五年有兩個閏月。然而,經過計算,他們發現時間仍然不完全正確。
於是,經過精確計算,發現在19年,陽歷時間比陰歷時間長7個月。所以19七年有閏月,可以解決農歷和陽歷的時間呼應問題,還有“十九年七閏”?方法,壹直延續至今,壹直沿用至今。
2023年1月,農歷包含立春節氣和雨水節氣,2月包含驚蟄節氣和春分節氣。正常情況下,農歷三月應該包括清明和谷雨的節氣。然而,今年3月只有清明壹個節氣。所以,如果把三月當作上個月的閏月,就會有閏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