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從壹年的23日或24日開始過“忙碌的壹年”,新年直到正月19日才結束。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在農歷正月初壹,但壹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才結束。節日問候傳達了親戚和朋友之間的家庭倫理。它是人們加深感情的壹個重要節日,是壹個歡樂、和平和親友聚會的傳統節日。
以百節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抱負、生活、娛樂、文化心理,又表現了祈福、飲食、娛樂活動的狂歡。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世界上壹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個國家和地區將中國的春節定為全部或部分所轄城市的法定假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擴展數據:
春節的習俗:
1,百年
拜年是古老的活動之壹。新年第壹年早上迎新年,拜素食,拜“年神”。“隋”,又名“社稷”、“太歲”,是古代的星名,民間信仰的神。60歲時,以60甲子的幹部和支部年表為運行周期,有60 * *人。每年都有老神在值班。當年太歲的本分叫“太歲本分”,是壹年之主,掌管人間吉兇。
2、開門放鞭炮
春節早上開門,先放鞭炮,稱為“開門放鞭炮”。鞭炮聲過後,滿地都是碎紅色,這就是所謂的“滿堂紅”此時,街上充滿了憤怒和歡樂。“開鞭炮”的說法自古就有。新年到來,家家戶戶開門第壹件事就是放鞭炮,以鞭炮聲辭舊迎新。
3、齋戒日
早上拜神,放鞭炮。初壹早上,用素食祭拜太歲神,早餐必須吃素,有粉條、腐竹、發菜、蘑菇等。今年該吃的素菜都在早上吃,這樣以後就可以吃大魚大肉了。
百度百科-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