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七夕節源於“牽牛婺女”星宿崇拜與原始信仰,“牽牛婺女”最初的含義是用以作天文星區對應地理分野的“分星”。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
從歷史文獻以及結合古俗遺跡來看,隨著人們對天文星象的認識增加和紡織技術的產生,對牛郎織女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祭祀祈福等節俗在上古時代就有了。七姐誕歷史久遠,先秦時期南北各地風俗各異,漢代統壹全國後,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為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主要的傳統節日在漢代開始普及。此後七夕的風俗漸出現於文獻上記載。“七姐誕”的乞巧習俗傳入北方西安壹帶始於漢代。西漢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的歷史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日。
作為古老的節日,先人於朔日祭月,本身就是壹種乞求繁衍生息意願的反映,蓋因月之盈長暗喻了長生與興旺。夏歷之尚七習俗孑遺下來,發展成為生長、長生的標誌,而七月七更是長生又長生,故此這壹日被稱為“人日”。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後來民間把故事進壹步發揮,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傳統文化裏,愛情基本上都要和婚育相連。在七夕的節物風俗裏,這兩件事的關聯是很自然的。七夕節俗中最神秘的大概要算“夜半無人,天河私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