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解說圖發布後,引起網友熱議,並轉發。截至北青報記者發稿時,已被轉發超過1萬次。“以前看百科上的照片,覺得‘瓷媽’和我在故宮看到的不壹樣,但完全沒想到是‘本尊’。”北青報記者查詢百度百科後發現,青幹龍各種釉面花瓶詞條下的說明圖,被張倩10下午發布的說明圖所取代。
2.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也在10轉載了張騫的解說圖和微博,稱:“我們要從知識中學習,獲取正確的知識。”
3.此前有網友認為“乾隆各種釉花瓶”的審美是“俗而不俗,瓷器要雅。這種瓷器完全是大雜燴,可見乾隆的審美是‘農家’級別的”。另壹批網友認為,審美沒有統壹標準,這個瓷瓶還是有壹定審美價值的。“難能可貴的是這個瓷瓶的燒制工藝。每壹種釉色都需要自己的燒制工藝,這樣的瓷瓶的存在本身就是歷史上的壹種美。”
4.“這期間來中國館參觀的人明顯比以前多了很多,很多人都是沖著‘幹龍紋各種釉面花瓶’來的。”張倩告訴北青報記者,他的解說圖發布後,收獲了壹些意想不到的反響。“有網友說,對比真‘瓷媽’和假‘瓷媽’的照片,感覺乾隆的審美沒那麽醜,真假瓷瓶的氣質明顯差很多。我覺得通過藝術品的真假對比,可以提高網友的藝術修養。網友說這些話的時候,已經在成為藝術鑒賞家的道路上邁出了第壹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