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是意大利語, 原意為大客廳,進入法國後引申為貴婦人在客廳接待名流或學者的聚會。第壹個舉辦文學沙龍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1588-1655)。她出身貴族,因厭倦煩瑣粗鄙的宮廷交際,但又不願意遠離社交,於是在家中舉辦聚會。她的沙龍從1610年起開始接待賓客,很快就聲名鵲起。在她的沙龍裏,成員彬彬有禮,使用矯揉造作卻又不失典雅優美的語言,話題無所不包,學術、政治,時尚甚至是流言蜚語。這類沙龍通常由出身貴族的女性主持,她們才貌雙全,機智優雅,被稱為 “女才子”。18世紀以後,沙龍談論的話題更為廣泛,不僅有文學藝術還有政治科學,有時也會出現激進的思想言論,稱為革命的溫床。 法國大革命期間,沙龍活動被禁止,之後盡管有所復蘇,但也只是曇花壹現,隨後逐漸演變為展覽之意。
現在“沙龍”壹詞壹般意為較大的客廳,原來指的是裝點有美術品的屋子。
“沙龍”壹詞是西方譯語,中國傳統的蘭亭雅集即包含同樣的意思。人民美術出版社創辦的《藝術沙龍》,是為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提供的雅集場所之壹。以紙上展覽的方式為藝術名流提供壹個學術交鋒和展現藝術精品的空間。刊物定位高端,參與的均為當代美術界壹流的美術家和美術批評家,定期在北京私人俱樂部舉辦落地沙龍高度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