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自然博物館開放時間是:周二至周日:09:00至16:10。
吉林省長春自然博物館,1987年5月12日成立,前身為吉林省博物館自然部,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凈月大街2556號,占地面積54000平方米,2007年5月1日正式向社會開放,年均接待觀眾12萬人次。
吉林省長春自然博物館藏標本***96698件,標本多以反映吉林省自然環境資源為主,有國家壹、二級保護動植物種類598件,包括亞洲象、東北虎、丹頂鶴、中華秋沙鴨等珍貴標本,在化石標本中,以反映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的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為主流收藏。
1999年吉林省自然博物館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認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壹級博物館”,2017年12月6日成為“第壹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長春自然博物館主要展出內容
1、腕足動物化石:生活於誌留紀的五房貝。泥盆紀的無洞貝、弓石燕、鸮頭貝、巔石燕。石炭紀的長身貝和網格長身貝。
2、仿真白樺:落葉喬木,隸屬於樺木科,是火燒跡地和皆伐地上的先鋒樹種,也是紅松闊葉混交林被破壞後發展起來的次生植被類型。
3、黑熊標本:又叫狗熊,黑瞎子,體重200公斤左右,胸部有壹明顯的新月形白斑,是林棲的獸類,在長白山的蒙古櫟林中最為常見,屬於雜食性,以植物嫩芽,嫩葉草,野和種子為主。
4、熊貓標本:僅分布中國四川的平武縣、青川縣、北川縣等地,國家壹級保護動物。經常在山腹窪地和平緩的階地竹林中獨自活動,主要吃各種竹類的老筍,偶爾也吃動物屍體。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吉林省自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