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是月球起源的玻璃隕石,
另壹種是隕石沖擊地球後形成的熔融石
月球火山噴發說
月球表面的隕石沖擊現象十分普遍。壹些學者的研究表明月球在新生代時期甚至現在都可能存在火山活動。隕石沖擊飛濺起的物質和火山噴發物都有可能脫離月球引力落到地球上來。月巖和月壤的壹些性質與玻璃隕石有許多相似之處。雷公墨的外形與火山彈、火山豆的形態十分相似。雷公墨的層狀構造,褶曲夾層以及玻璃隕石的流動構造可能是月球火山內部的熔巖流動時形成的。而雷公墨的刻蝕形態可能是月球火山噴發時,熾熱的腐蝕性氣體對噴出物化學腐蝕形成的。當它們進入地球大氣中後,又受到空氣動力磨蝕形成磨蝕形態。
隕石沖擊熔融說
雷公墨的年齡值(0.75百萬年)否定它們是來自隕石或月巖(45億年)。
雷公墨的形態多為壹向延長的水滴狀、彈狀,這是因為撞擊地球物質而濺起液滴的典型形態。雷公墨常量元素含量與地球巖石接近,而與月球巖石和宇宙塵中的玻璃體差異較大。稀土元素球粒隕石標準化的雷公墨,稀土分配模型與天體巖石無***同點然而卻與頁巖和玄武巖的模型相似。K/U、K值投影也否定了雷公墨來自月球巖石的可能性。
隕石沖擊熔融說得到學術界較為普遍的認可,其假設如下:
0.75百萬年前有壹塊巨大的隕落體沖擊了澳大利亞附近的某壹地區,當時表面為頁巖或玄武巖,由於隕落體自身的重量和產生的千萬巴以上沖擊力,使地表巖石傾刻間得到超過自身熔點的溫度,從而引起地表巖石熔融或選擇性熔融,並且迅速濺起,形成數以萬顆計的矽酸鹽熔融液滴,然後驟冷、固結、漂浮在大氣層上,最終因自身的重力降落到地球表面,形成雷公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