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頊帝嚳陵考古調查始於1986年,自此以來,發現有很多遺跡、遺物。有漢磚鋪設的多條甬道,唐代建殿基址,宋代建築基址和水井,元代修建的護陵墻,明代修建的拜殿、院門和神道,清代修建的配殿、山門、禦橋。顓頊陵前墻嵌有元天歷二年(1329年)“顓頊帝陵”和清嘉慶二十四年“顓頊陵”(1819年)兩通標誌碑。帝嚳陵前墻鑲嵌明嘉靖七年(1528年)“帝嚳陵”標誌碑。在拜殿前和配殿前後的沙下清理出元、明、清歷代禦祭碑165通。於陵區北側發現仰韶、龍山時期文化陶片、燒結土、貝殼、灰坑。在顓頊帝嚳故都頓丘,即“顓頊帝嚳陵”東南2公裏的大城村,保存有夯築城墻和載有“衛邑頓邱”、“顓頊之墟”的碑刻。
2003年3月在梁莊鎮曹李莊村東發現的唐開元二年(714年)墓誌,記載了墓主人的埋葬地理位置:“……葬於臨河縣東南十裏竇村之北,南瞻囗水黃龍之囗長流,北眺淇川黑帝之陵永固。” 《水經註》載:“淇水北經白祀山東,歷廣陽裏,經顓頊冢西。”顓頊功德蓋世,被後人推崇為北方之神,稱其玄帝、黑帝。墓葬以北2.5公裏即是顓頊帝嚳陵,與墓誌記載方位壹致。所以,“北眺淇川黑帝之陵”中的“黑帝之陵”就是現在梁莊鎮的“顓頊帝嚳陵”。這些文物都是確認帝陵帝都的實物見證。
陵寢已發現歷代帝王及民間的祭祀碑碣165通,這在我國古代帝王帝陵中是不多見的,證明了華夏民族對顓頊、帝嚳的尊崇。這些碑碣不僅是研究歷代官職、地域風俗、政區沿革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難得的書法藝術和石刻藝術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