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錢幣收藏 - 古棧道是如何修建的?

古棧道是如何修建的?

棧道又稱閣道,就使用情況而言,有下列兩種情況:

壹種是置於建築之間的空中通道,如西漢長安城中,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與桂宮、北宮之間所建的閣道。有的文史資料中載及閣道架越城垣,即城內建築和城外建築之間在空中架閣道相通,由此可知,其下之支承架構的高度不會太低。此外,在甘肅武威雷臺出土的釉陶塢堡明器中,亦可見到此種閣道形象。不過宮殿之間的閣道系宮室建築,離地較高,長度亦遠,故建有屋頂及兩側護壁,以避風雨日照。而塢堡閣道主要功能在於方便各碉樓之間的聯手防衛,故僅有兩側之勾闌而無頂蓋。

另壹種是通行於懸崖峭壁之通道,如秦、漢時由關中越秦嶺至巴蜀的山道險途。其構造方式為先沿石壁開出寬1~2米石道,上橫鋪木梁木板。或在崖壁上橫向鑿孔(口寬10厘米×20厘米、深50厘米),以插入粗木梁(間距約2米),並下加斜撐。梁上再鋪厚木板,又於路之旁側加構鐵鏈或木欄。道寬約5~6米,可容車馬並行。其上部分亦可建以屋蓋。在棧道路面距谷底較近的情況下,梁下斜撐改用直柱支承。這種措施對結構有利,但山洪過大時,易將支柱摧毀。秦人修建的入蜀棧道至東漢末仍然保存並繼續使用,如自關中通往漢中之子午道,以及其西之褒斜道;通大散關之故道,以及自圍谷往儻光之駱谷道,均為商旅往來及軍事運輸的必經之途。除此以外,尚有漢武帝征四川時所開之棘道棧道及黃河三門峽的漕運棧道等,均屢見於文史。可惜此等棧道,多數在東漢末年及三國時毀於戰火。

  • 上一篇:幾種變異海龜
  • 下一篇:臺灣省的寺廟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