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母武丁,又名司母戊丁、司母戊大方丁,鑄造於商代晚期(14世紀至11世紀)。1939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基礎展廳。
後媽吳丁,當初是村民私挖的。因為它太大了,所以被重新埋葬,以防止它被搶走。1946年6月再次出土,存放於南京中央博物館。1959年,青銅鼎從南京轉移到北京,存放在新建的中國歷史博物館。
後媽武丁高133 cm,長110 cm,寬79 cm,重832.84 kg。該設備有厚耳朵和折疊的邊緣,其腹部是長方形的,它由四根柱子支撐。腹部的四個角、上下邊緣的中間和腳的上部都有葉邊。
後媽的鼎身和四足是整體鑄的,鼎身鑄好後再鑄鼎耳。後媽武丁體型巨大,氣勢磅礴,工藝精湛;鼎身四周鑄有精美的盤龍紋和饕餮紋,更增添了文物本身的雄偉威嚴之感。鑄於足上的蟬紋,顯出線條分明的蟬身。腹部內壁鑄有“後媽吳”二字。字體渾厚豐滿,筆畫首尾呈峰尖狀,肥筆偶用。
後母武鼎是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後母武丁的鑄造,充分說明商代晚期的青銅鑄造不僅規模龐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致,足以代表商代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