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珠可以用純凈水擦拭,若使用自來水,需靜置12小時以上,保持琉璃表面之光澤與幹凈,切不可沾上油漬異物等。
琉璃珠是目前所見我國古代琉璃器物中最常見的壹類器型,從西周開始就已存在了,至戰國時期則大為流行。目前發掘的戰國時期墓葬中其隨葬琉璃器幾乎均有琉璃珠。它的發展是與技術、設備的不斷改進,琉璃質地更加潔凈分不開的。
擴展資料
在考古發掘實踐中,琉璃器常見的器形有珠、環、鐘、碗、印章、劍首、璧等,其中戰國時期以璧和珠為主,璧多飾以細小的谷紋,而珠多見蜻蜓眼式的,當然也有光滑無眼的,本文所列舉的五件琉璃珠便是如此,這其中以蜻蜓眼式的最有魅力。
“蜻蜓眼”珠是特指戰國時期用火燒制並用鑲嵌工藝制作的鉛鋇玻璃裝飾珠,因其珠子上疊加的圓圈很像是蜻蜓的復眼而得名。當時人們賦予了它“代表神人的眼睛,可用以抵禦邪惡”的更深層次含義。
材質以鉛鋇玻璃為主,珠面上常有多組有藍色圓點和白色圓圈組成的“魚目紋”,有的則在圓圈內外形成多彩的套色,胎底透光,看上去極像藍色海水。
經過對建國以來的考古發掘資料統計後得知,我國最早的“蜻蜓眼”珠是出現在春秋晚期,如新疆的輪臺群巴克墓地出土的春秋晚期的蜻蜓眼,河南固始縣侯古堆出土的春秋末期琉璃蜻蜓眼以及山西境內的晉國大墓中出土的春秋晚期蜻蜓眼珠。
這些琉璃珠的成分經過檢測不屬於中國本土固有的,而與古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區的近似,說明了這些琉璃珠均為外來貨。
人民網-長沙市博物館藏戰國琉璃珠賞析
百度百科-琉璃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