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火藥金屬固定子彈出現之初,子彈口徑普遍較大。在這個時期,步槍大多由管狀彈匣供應。就像現在的霰彈槍上膛,子彈需要從彈匣後面的上膛口手動上膛,而且上膛速度很慢,子彈在彈匣裏壹顆接壹顆排成壹條直線。1885年,奧地利槍械設計大師費迪南·曼尼謝爾(Ferdinand Manniicher)成功研制出壹種新型的帶楔形彈栓的槍機,還發明了彈匣。這種彈匣將散落的子彈整齊地排列固定在壹個由金屬片制成的小零件中,壹起壓入彈匣,達到快速裝彈的目的——這就是著名的曼利夏彈匣供應系統。該系統由曼利夏應用於M1886步槍,並被奧地利軍隊采用。雖然該炮服役時間短,但由於其優良的快速裝彈性能,許多火炮設計者意識到在固定彈匣時代,彈匣在快速裝彈中的重要作用。後來無煙火藥誕生,它的應用使子彈的口徑和體積變小,彈頭改為流線型尖端。子彈的演變促進了固定彈匣和彈匣的進壹步發展。
德國人在火器的發展方面從未落後。他們將無煙火藥子彈與曼利夏設計的彈匣結合起來,迅速研制出著名的M1888“委員會步槍”。該槍集合了各家之長,尤其是其使用的5發漏夾較曼利夏有所改進,上膛時無需考慮方向,使其重裝速度更具優勢。在M1888和後來改進的M1898毛瑟步槍的幫助下,德國在旋轉步槍的發展上處於領先地位。隨著德國步槍在世界範圍內的迅速普及,配套彈匣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現代槍械系統不可或缺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