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中國的科學技術壹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清朝統治者閉關鎖國,固步自封,因此錯過了世界發展的大好時機,只能被甩在後面挨打。19世紀末,清朝開始發展民族工業,船舶和鋼鐵有了發展空間。
1890年,在清政府的支持下,漢陽鐵廠成立。起初清政府預計投資250萬,實際花費500多萬。建成後,張之洞等人對漢陽鐵廠寄予厚望。但高價買來的設備無法冶煉磷含量過高的礦石,即使能煉成鋼,也不符合鐵路建設的需要。但當時的清政府急需修建鐵路,所以張之洞毫不猶豫地修建了鐵路。
在張之洞等人的努力下,漢陽鏟終於煉出了合格的鋼材。但張之洞壹死,漢陽鐵廠就危機四伏,存活了10年,最終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作為中國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漢陽鐵廠標誌著中國鋼鐵工業的覺醒,意義重大。
抗戰時期,漢陽鐵廠遭受嚴重破壞,部分設備不得不遷到重慶。抗戰勝利後,漢陽鐵廠再次重建,現為武漢鋼鐵集團漢陽鋼鐵廠。2012年,壹名鐵路工人在進行設備維修時,突然發現壹根刻有“漢陽鐵廠制造1902”字樣的鋼軌。經過計算,這些是百年前漢陽鐵廠的鋼材。不少網友還發現,陜西壹座橋上,幾根鐵軌還在發揮余熱。這些都是當年漢陽鐵廠的產品,至今沒有生銹。
2005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建議下,漢陽鐵廠廢棄廠房被改建為博物館,館內保存了大量張之洞和漢陽鐵廠的實物照片,是研究張之洞最全面的歷史數據庫。歷經百余年風風雨雨,漢陽鐵廠仍在訴說著當年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