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來,夏去(秋)來,(秋)去(冬)來,天氣各異。
春去夏來
壹、讀音:chūn qù xià lái
二、解釋:意思是春天過去,夏天到來,形容時光流逝。
三、出處:明朝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壹卷:“陳大郎攢著兩眉,埋怨婆子道:“幹娘,妳好慢心腸!春去夏來,如今又立過秋了。妳今日也說尚早,明日也說尚早,卻不知我度日如年。再延捱幾日,他丈夫回來,此事便付東流,卻不活活的害死我也!陰司去少不得與妳索命。”
擴展資料:
四季天氣
1、春
氣候溫暖,代表生長。春季,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隨陽氣上升而萌牙生長,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從節氣意義上講,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在歐美,春季從中國的春分開始,到夏至結束。在愛爾蘭,2月~4月被定為春季。
2、夏
氣候炎熱,有可能缺水的季節,此外,由於夏季時北半球大部分學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當旺盛的旅遊季節。在北溫帶,氣象意義上的夏季為5月21日(小滿)~8月22日(處暑);在南溫帶,氣象意義上的夏季為11月21日(北半球的小雪)~次年2月18日(北半球的雨水)。
3、秋
降雨、風暴等趨於下降或減少,在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立秋並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壹般要到白露節氣之後。
4、冬
風雨、濕度、光照、氣溫等,處於轉折點上,開始從秋季向冬季氣候過渡。冬,即“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後萬物開始閉藏。“四立”劃分四季反映了氣候、物候等多方面特征。現在劃分四季常根據氣溫變化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