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紅彩瓷器又稱“鐵紅釉”,其特點是分相多層次,即在第壹次分相後形成的新相中,由於成分的不均勻分布,或某壹成分過飽和,可能再次發生分相或析晶,這就使得鐵紅釉具有特殊的花釉藝術效果。
鐵紅釉的呈色是液相分離著色。在茶褐色或海參棕色上分布的大紅花,肉眼可從其斷面看出,表面有壹層極薄的紅色層,下層則呈黑色或黑帶有褐色,然後是無色底釉層,這就是通常的所謂鐵紅釉分層說法。
然而,若用超薄光薄片,並且利用光學顯微鏡的最高分辨率,則在黑色層中可以發現鐵紅釉的穩定液相分離現象。
擴展資料:
形成機理
鐵紅釉的形成過程是在高溫冷卻時,釉中發生不混溶性原始液相分離的結果。釉中的氧化鐵在高溫中不混溶,單獨以液滴懸浮在熔體表面。
鐵液滴的比重雖比釉液相熔體大,但由於熔體的粘度較高,鐵液滴不易下沈混溶,隨著溫度升高,鐵液滴聚集,形成球形並逐漸擴大。這種球形熔體在冷卻過程中形成鐵結晶,呈現大紅花。
百度百科—鐵紅釉
百度百科—礬紅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