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的興衰,總是與道教的興衰息息相關。三清山道教文化始於晉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有著特殊的地位。據史料記載,東晉升平年間(357-361),方士、著名醫學家葛洪、李尚書到三清山建宅煉丹,著書鼓吹道教,主張“人可成仙”。至今山上仍有葛洪挖的丹井和高爐遺跡。尤其是那口延續了1000多年的丹井,依然常年不幹涸,其水鮮美,被後人稱為“仙井”。於是葛洪成了“三清山創始人”,也是三清山道教的第壹個傳播者。
唐朝
道教被朝廷奉為國教,道士往來大江南北,三清山的道教也興盛起來,香火香客絡繹不絕。695年,唐朝(周朝)為加強統治,朝廷削衢州胥江南鄉(今江山市)、饒州常山西鄉、益陽東鄉,設玉山縣。於是,三清山被定為玉山縣管轄。後來,方士在葛洪的煉丹處建起了三清山上的第壹座道教建築——老宮觀(此觀稱為“三清福地”),進壹步鞏固了三清山在道教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