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鸚鵡螺亞綱,舊稱中華角石,我國古代又稱其為寶塔石或誤稱為竹筍化石。殼體尖錐狀,壹般20~50cm,最大可長達1m,殼表面有波狀的橫紋。體管細小,位於中央,也有相當壹部分角石體管偏於壹側。當沿其正中的縱切面剝開時,由於梯板的分隔,整體呈寶塔狀或竹筍狀(圖9.32)。古代文人黃庭堅收藏的竹筍化石即為此類。主產於鄂西、湘西北壹帶的中奧陶統紫紅至淺綠灰色不純灰巖中。以沿完整殼體中央縱向切面自然風化顯露其內部結構者為上品,而缺失尖端或未見中央體管者為次。
還有體管頗大呈串珠壘疊狀的扁窄直錐形阿門角石、體管細小而殼體為盤旋彎曲狀的盤角石等其他角石化石也較為常見,鑒賞原則相似。
通常角石化石連同圍巖切成矩形石板或隨角石形狀切成三角形或梯形,磨平拋光並配以木質底座置於客廳,或磨制成鎮紙等文房用具,是極具韻味的化石觀賞石和送禮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