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幾千年前,中國的玉文化推崇以和田玉為首的白玉。
按理說,在這種背景下,外觀上更接近和田玉的無色冰種翡翠應該更容易融入當時的主流玉文化。
然而事與願違。當時國人只關心和田玉,幾乎忽略了其他玉料。這是千百年來人們頭腦中形成的壹種根深蒂固的用玉觀念。玉的首要特征是“潤澤”,要克制,含蓄,不可捉摸。
這樣壹來,翡翠就顯得格格不入了,就連無色的冰種翡翠在當時的人們眼中也顯得太過耀眼,缺少和田玉那種溫潤的玉性。
翡翠玉石在作坊裏的傳播還有很多障礙。要想攻占從來不缺奇珍異寶的皇家皇宮,進入現在人們所說的紫禁城就更難了。
翻閱清代內務府檔案、朝貢案等文獻,可以明確翡翠在清初就已經進入紫禁城。同樣,玉石傳入故宮時,也不太受人們歡迎。就連歷史上有名的“玉癡”乾隆也不是很對玉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