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都是魏晉時期誌趣相投的所謂“名士”。他們經常在太行山南麓的竹林中,以嵇康在楊珊(今河南修武)的住處為中心,飲酒談心,彈琴作詩,用老莊哲學中“崇尚自然”的精神來反抗當時被統治階級所推崇和利用的儒家禮法。其實七個人的思想傾向是有差異的。嵇康、阮籍、劉玲、阮鹹都稱贊老子、莊子,越有名越自然。單濤、王戎擅莊子,雜儒;而湘繡則主張佛道與自然的融合。由於世界觀不同,他們的政治態度也有分歧,最終的經歷也不壹樣。單濤後來投靠司馬氏家族,做了大官,嵇康則被司馬氏家族迫害而死。七人的文學成就也參差不齊,其中阮籍和嵇康成就最高,湘繡和劉玲也有傳世名篇,其余三人文筆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