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故意毀壞玉璽“黃”

故意毀壞玉璽“黃”

最近在南京收藏家徐先生處看到壹枚玉璽(圖1)。玉璽邊長2.4×2.4,高2.6厘米,印章為“黃”(圖2、圖3)。從印面可以看出,它是被人故意對角破壞的,它磨出來的兩條對角陰線可能是破壞後後人嵌銀的,銀已經失傳很久了,是殘跡。我們知道,在清代文字獄的惡劣環境下,很多詩詞、書籍、繪畫、印章都有自己的禁忌形式。應該是那個時代的“見證”遺跡。

圖1

那麽這個玉璽犯了什麽“忌諱”呢?這就不得不說“黃”的背景是什麽了。很多人都知道打魚的故事:姜太公,姓蔣,名商,又名魯商,是幫助和打魚的英雄。在沒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時候,他隱居在陜西渭水附近的壹個地方。這是周朝領袖姬昌(周文王)統治的地區,他希望吸引姬昌的註意並建立他的成就。太公經常在溪邊釣魚。大多數人用魚鉤釣魚。但太公的鉤是直的,上面沒有餌,離水三尺。他壹邊把魚竿舉得高高的,壹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如果妳願意,就自己上鉤吧!”“有壹天,壹個樵夫來到溪邊,看見太公在水面上用直鉤釣魚,沒有餌。他對他說:“老頭,如果妳這樣釣魚,妳再過壹百年也釣不到魚了!" "太公舉起魚竿說:"實話告訴妳,我沒釣到魚,但我釣到了王和侯爺!"“當然,有鄉紳的野心和對現實的不滿...

圖2

而《黃》就是用這個故事來說壹些東西。使用這個印章的人可能會自視甚高。他在對現實不滿的同時,也在乘人之危,等待另壹個,即“黃”和“”成為“明君”。那麽也說明“明君”還沒有出現。在文字獄的語境中,這當然意味著禁忌。

圖3

在現場,南京金石學專家葉說,“這是壹篇閑章,我對年代的判斷是明末清初。扣子這種古老的東西,其實卻沒戴,雖然有點宋袁茵的味道,但文字是存在的,不是更早的。印章上也寫得很清楚:“黃”,這個內容也寫得很清楚。說姜太公在釣魚,等待君主的出現,也是壹種諷刺。”這樣,我們就很自然地聯想到,朝鮮使臣劉德恭在乾隆五十五年的《燕行錄·鑾陽錄》中記載,壹位在京學者吳請人畫了壹幅題為《石湖釣隱圖》的畫。翁方綱壹見就給他寫了壹封信,信中說:“聖世是否安藏?”也就是說現在的皇帝很英明,有才能的人應該出來,而不是退休。所以這個印章在清朝應該是大違。但這枚印章無論是明的還是清的,對於後來的收藏者來說,都算是不可多得的古董。

玉璽在當時也是極其貴重的,而且很明顯是藏在裏面的文人暗喻,這也是很少見的。經過研究,葉認為印面上之所以出現三條斜痕是“忌諱”的原因。當然,收藏者徐先生認為這是當時制作的,有圖文結合的印章,但這枚印章並不支持這樣的判斷。打印出來的文字和下面的三條線是有時間差的,可以看出來,而且如果是設計稿,那就先做三條線,這樣美觀度會好很多。

確實可以看出,這種破壞似乎並不是隨意的,甚至可以說是精心破壞的。印在徐先生手上,他的觀察是兩個凹槽裏嵌有銀,中間有虛線。我們無法通過目測確認金屬附著物是原裝的還是坑內其他東西附隨的,但中間的虛線可以看到,雖然不明顯。這樣看來,我覺得這似乎是壹種偏差。易經非常清楚地說明了這種偏離,這種偏離非常盛行。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得到它的人似乎意識到了問題,需要做壹些準備動作,但並不準備真的去破壞它。

因為玉璽本身的經濟價值和普通書籍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這種做法很折中。事實上,在清代的文字獄中,並不是所有的禁忌書籍都被銷毀,技術性保存行動普遍存在。而清廷並沒有壹個切實可行的定義和操作規則,大部分時候都是文人自己來定義。玉璽只要不使用,不在敏感場合或外人面前展示,還是可以私下保存的。

葉說,對黃印章的解釋只是壹種思維方式,不壹定是最正確的解釋。但是,在清代文字獄的問題上,讓我們也思考壹個問題:當時對帶有禁忌語的古玩珍品的處理是怎樣的?這方面我們壹直知之甚少。也許這枚印章給了我們壹些啟示,讓今天的人們對那段歷史有壹個深刻的探討。

  • 上一篇:小雪有哪些習俗和活動?小雪節氣有哪些農事活動?
  • 下一篇:請教明信片收藏有價值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