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機器人,與計時部分沒有機械連接,是壹個獨立的機械設置,可以通過繞線和啟動來演示。
而遊絲和擺輪組成的鐘擺是靠摩擦力驅動的,如果得不到補充,其能量很快就會停止。
這種能量補充的關鍵在於擒縱機構:棘輪上每個齒的頂端都是壹個斜面。當擒縱器的圓銷松開棘輪並離開棘輪時,彈簧傳遞給棘輪的力利用棘輪頂部的斜面推動圓銷。它壹方面推動擒縱機構的另壹個圓銷到棘輪繼續轉動的位置,同時推動棘輪叉推動擺輪繼續同向轉動,從而補充擺輪的能量,使書寫者的時鐘繼續。
“青銅鍍金寫字鐘”是由著名鐘表匠威廉姆森專門為清廷制作,作為貢品贈送給乾隆皇帝。青銅鍍金寫字鐘高231厘米,長寬77厘米。鐘由四座自下而上鍍銅鍍金的西洋樓閣建築組成。在頂樓的圓形亭子裏,兩個人抱著壹個圓柱體在跳舞。出發後,兩人轉身拉開距離。圓柱體被展示成橫幅,上面寫著“長命無國界”。
寫字機器人是壹個穿著西裝,看起來像歐洲紳士的機器人。他右腿跪在地上,左腿蹲著,右手拿著毛筆,左手放在面前的案上。開始前,妳需要將毛筆蘸上墨水,然後打開開關,機器人就會開始專心細致地書寫。
他的目光隨著筆移動,手壹氣呵成地在面前的紙上,寫下了“四面八方,九土來王”八個大字,字跡工整美觀。在寫的時候,機器人的頭會擺動。由此可見設計師和制造商的智慧和創造力。
擴展數據:
這份獨特的禮物背後有壹個鮮為人知的故事。1601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用兩只西洋編鐘敲開了中國宮的大門,壹舉獲得了中國皇帝的寵愛。
利瑪竇的兩個編鐘引起了皇帝的極大興趣。為了盡快聽到報時的聲音,萬歷皇帝召他入宮調鐘。根據續文獻的壹般考查,dzmz在中午1時擊打壹次,中午2時擊打兩次,午夜12時擊打十二次,中午12時擊打十二次。鐘昀呈每15分鐘敲壹次,每小時敲四次。
萬歷皇帝傳旨,把利瑪竇留在北京,讓他隨時入宮調試時鐘,並向他說明怎麽去,怎麽修。利瑪竇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教會了皇帝鐘的機械原理以及如何調整好它。萬歷皇帝銘記利瑪竇對鐘的貢獻,特許他在北京南部建造壹座教堂。
1610年5月3日,利瑪竇在北京逝世。為了鐘表,這個西方傳教士連續十年自由出入皇宮,從壹個側面讓中國的皇帝認識了西方。利瑪竇贈送給萬歷皇帝的鐘表也成為中國宮廷鐘表的來源。之後,更多的西方傳教士帶著造型各異的鐘表入宮。
百度百科-銅鍍金寫字鐘
百度百科-利瑪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