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資料證明,早在原始社會,人類先民就開始用獸皮、獸骨、象牙、羽毛等裝飾自己,尤其是新石器時代大量出現的彩陶,在選材、造型技術、藝術加工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科技水平。比如大漢口出土的壹件獸形器物,整個彩陶看起來像壹個動物,頭朝上,豎著耳朵,汪汪叫。它的手臂是陶器的把手,設計非常精致漂亮。再比如馬家窯出土的尖底瓶。瓶身上連續的螺旋圖案給人流動的節奏感。尖底瓶的造型不僅美觀,而且輕便,以便於傾斜和抽水。
春秋戰國時期的科學技術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導致了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大發展,其中最突出的是冶鐵技術的進步。鐵器生產工具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中的逐漸普及,對於提高勞動生產率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工藝美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工藝品從鑄造技術到藝術風格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鑄造工藝從傳統的漸進鑄造發展到蠟模、焊接、鑲嵌等工藝。形制由傳統禮器向日用器皿轉變,紋飾擺脫了商周時期的冷峻風格。神秘的宗教色彩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輕松自由的新風格,出現了許多精美的青銅工藝品。如曾侯乙編鐘(有圖)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編鐘。按大小不同分層排列,至今仍能演奏音樂。它旋律準確,音域寬廣,音色優美,體現了古代高度發達的鑄造技術和科技成果。每個編鐘都有獨特的形狀,並通過裝飾來美化,多個編鐘形成統壹的整體。其中,持編鐘的青銅工全身彩繪,紮劍。可見,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工藝品向人們展示了當時科學、文化、藝術的新成就。
秦漢時期的長辛宮燈(有圖)造型獨特,結構設計巧妙。宮女跪下捧燈,宮燈的煙霧通過右臂進入燈座的頭部和身體。煙灰被儲存起來,然後排出,以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燈座可以旋轉,燈罩可以打開和關閉,燭光的亮度和方向可以調節。它是古代技術和科技結合的典範。渾天儀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冶鑄技藝和機械結構高度發達的技術和工藝的結晶。從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發展的總趨勢來看,秦漢時期是壹個衰落的時期,中國青銅藝術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與戰國時期相比,秦漢時期青銅器的數量和種類有所減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壹個更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工藝的發展,如釉陶和漆器,它們以制造簡單、重量輕、表面光滑的優勢逐漸取代了壹些青銅器。
唐三彩是壹種低溫鉛釉陶,當時科學的燒制技術促進了工藝水平的提高。宋代趙州轎子的拱形石橋(有圖)符合建築力學的要求,也符合人們視覺審美的需要。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發現的平面透視法是西方對視覺藝術的壹大貢獻。科學透視原理的運用,強化了畫面的立體感,在二維空間中體現三維空間。
解剖學的出現不僅使壹大批藝術家進入了壹個新的藝術領域,還發展了醫學和光學。
點評:從石器、木制品、陶器、青銅器到現代的合金器皿,從埃及金字塔、萬裏長城、森林般矗立的摩天大樓到遨遊宇宙的宇宙飛船,無壹不是古代造型藝術與科技相結合的結晶。藝術美規律影響著科學發展和創造的規律。相反,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也帶動了藝術的發展,“科學需要藝術,藝術需要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