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謁拜“天下第壹名陵”——昭陵

謁拜“天下第壹名陵”——昭陵

? 2018年11月25日,適逢周日,天空晴朗,暖陽習風,我們壹家人驅車慕名來到禮泉縣城西北的九嵕山,謁拜了被譽為“天下第壹名陵”的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

九嵕山地處涇河之陰、渭河之陽,南隔關中平原,與太白、終南諸峰遙相對峙;主峰周圍均勻地分布著九道山梁,高高拱舉。因古代把小的山梁稱為嵕,因而得名九嵕山。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後長孫氏的合葬陵墓。據說,昭陵建設先會持續了107年之久,占地面積200平方公裏,***有180余座陪葬墓,是關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規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壹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壹座帝王陵墓。

?

進入昭陵景區,登高遠眺,九嵕山密林遍布,東西兩側層巒起伏,北緩南陡,溝壑縱橫,山勢突兀。

進入景區大門,拾階而上,壹座十多米高的身著龍鳳袍的唐太宗李世民塑像屹立在陵園,兩側豎立著六個龍鳳巨柱。

看景不如聽景,壹路觀看,壹路跟導遊“蹭”聽。

據說,按照唐太宗最初的想法,帝王陵寢要完全效仿漢高祖劉邦的長陵,務從豐厚。但精通經史的虞世南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漢制既勞費了民力,還使盜賊生心,所以漢陵大都被盜,帝王的屍骨也被拋棄荒野,實在是百害而無壹利。他諫言太宗應當向堯帝那樣,因山為陵,陵內不藏金玉,並在陵外立碑予以說明。

虞世南的諫言為唐太宗最終決定選擇九嵕山作為昭陵陵址,起到了思想和理論的啟迪作用。

隨後,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並詔令子孫“永以為法”,開創了唐代帝王陵寢制度“因山為陵”的先例。

昭陵的玄宮鑿建於九嵕山主峰南坡的山腰間,陵園方圓60公裏,在山峰底部建地下宮殿,連同陪葬墓在內,綿延數十裏,氣勢宏大,蔚為壯觀。

據有關史料記載墻四隅建有角樓,正中各開壹門,南曰“朱雀門”,北曰“玄武門”,東曰“青龍門”,西曰“白虎門”。這些東西南北中門均毀,今日看到的只乘殘垣斷壁的遺址了。

昭陵雖沒啥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相傳,陵墓裏收藏著壹件珍貴文物,堪稱“鎮墓之寶”。那就是晉代“書聖”王羲之的代表作,號稱“天下第壹行書”的《蘭亭集序》。

那麽,《蘭亭集序》為何來到李世民的昭陵呢?

原來,李世民向來酷愛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對《蘭亭集序》自然極為神往。當他得知《蘭亭集序》歷經曲折,落到辨才和尚手裏後,就派監察禦史蕭翼前去索要。蕭翼知道只可智取、不能強要,便扮作書生模樣,帶著王羲之的幾件作品與辨才和尚欣賞。辨才和尚不以為然,拿出《蘭亭集序》真跡。蕭翼這才出示李世民的詔書,取走了《蘭亭集序》真跡。

李世民對《蘭亭集序》真跡愛不釋手,他曾留遺言,他死後,要將《蘭亭集序》真跡壹並陪祭在昭陵裏。

昭陵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實物見證,是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國君主專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難得的文物寶庫。

(圖文/許永傑 2018年11月25日於鹹陽禮泉)

作者簡介

許永傑,銅川市陳爐鎮人,喜愛文字,愛好攝影,作品散見於省市報刊及《人民日報數字銅川》、《陜西文明網》、《銅川第壹線》、《銅川熱點》、《E銅網》、《黃堡書院》、《智慧銅川手機臺》等諸多網絡媒體。

本人著有《悠閑自得》、《悠然自樂》、《香落塵外》、《春華秋實》文集。

  • 上一篇:草薙劍的神話與傳說
  • 下一篇:紅燒肉的時候,不要只放辣椒和八角,這三種食材多放點,肉香濃郁,越煮越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