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辦事處發布了壹篇關於春節期間帶領群眾走訪困難家庭的文章。原本是壹則“送溫暖”的新聞,卻因為遊客家中擺放的幾瓶高檔酒和茶而遭到網友質疑。
在兩次回應仍難釋疑的背景下,2月5日,城陽區紀委監委和區民政局成立聯合調查組,介入調查。5日下午,城陽區公布調查情況:涉事居民杜某某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不是低保對象,不是特困供養人員,而是街道確定的春節期間臨時走訪送溫暖;還告知了老人的家庭情況。茅臺、五糧液是親戚宴請帶回來的空瓶;屋頂凍住的烏龍茶茶葉手提袋是親戚去他們家做客時帶的,現在裏面裝的都是閑置的雜物。
這件事之所以引起輿論廣泛關註,直接原因是“困難戶”和“家裏放茅臺瓶”反差太大。雖然當地街道辦壹開始做了澄清,但還是難以釋疑——很多網友認為那些名酒名茶“不是空的就是撿的”,純屬巧合。
對於街道辦和公眾來說,事件的關鍵在於涉事家庭是否有困難。
最終,當地公布了壹份詳細的報告:78歲的余某某照顧81歲的老伴杜某某,夫妻二人每月在糖尿病和抗血栓藥物上的花費約1.500元;主要收入來源是兩個人每月約1770元的養老保險;由於小區舊村改造,兩位老人暫時住在女兒家。這些詳實的數據為人們看待這壹事件提供了更為清晰的事實依據。
很多人以低保戶的標準來判斷慰問的合理性。應當指出,貧困家庭包括低收入家庭,但其覆蓋面更廣。現實中,慰問患病和因病被困的非低收入家庭也很常見。我認為,如果妳不是低保戶,就不能得到安慰。妳可能從壹開始就錯過了目標。
對此,上海貧困家庭鋼琴事件之前也引起了關註,社會應該形成理性認知:只要家庭條件確實困難,就有權利得到幫助。在社區開展送溫暖活動,要做透做細,多關註貧困家庭、困難多的家庭,也要關註老人、孩子、病人等需要更多關愛的群體,經得起監督和質疑,真正把溫暖送到人心。
歸根結底,“茅臺瓶是困難戶放在家裏的”,“茅臺瓶”不是問題的關鍵。質疑“家中茅臺瓶”的實質是質疑“困難戶”的資格。只要“困難戶”的身份是真的,就翻不了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