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黃馬褂?在清朝中前期確實是個無價之寶,擁有黃馬褂則意味著是天子寵信之人。清代初期能得到黃馬褂者除了少數開國功勛和有過特殊功勞的大臣外,就連壹品大員也不見得人人都有。皇宮的侍衛內大臣,侍衛統領也擁有黃馬褂,不過他們所穿的屬於工作服,為了體現皇家威嚴所用,換班後需要脫下來,當值時才可以穿,不允許私自帶回家中。
而擁有黃馬褂的大臣除了壹些大型慶典之外,平時要規規矩矩的供在家中,生怕弄破弄臟,弄破弄臟則意味著對皇帝的大不敬。如《雍正王朝》中落魄的年羹堯穿著破舊不堪的黃馬褂守城門的橋段,在現實中絕對不會出現。年羹堯知道自己活不長了,因此也不在乎了。現實中這樣穿絕對是對皇家威嚴的挑戰,必須要受嚴懲。
隨著大清國運的破敗,黃馬褂開始失去了原來的尊貴感,自乾隆朝開始,黃馬褂便被頻繁賞賜,單是和珅壹人,就曾三次賞穿黃馬褂。道光年間曾經要求壹些貴族子弟交出黃馬褂,但是成效不大。為什麽沒人願意交,那是因為穿著黃馬褂可以?占便宜?。
有些落魄的王公貴族八旗子弟外罩長袍,內穿黃馬褂招搖過市,吃鹵煮火燒肥燒雞不給錢,亮出黃馬褂管保嚇的生意人不敢要錢。到了光緒年間,大清國被洋鬼子教訓壹頓後,老百姓開始不再怕這玩意兒。有些因為抽大煙或者賭錢賠光家產的八旗敗家子想法設法將家中能賣的就賣,能當的就當。不少禦賜黃馬褂流落民間,有錢商人爭相購買,為的是沾沾皇氣讓自己多賺錢。
說黃馬褂?爛大街?指黃馬褂流落民間太多,沒有功勞之人只要肯花錢就可以穿,但在價格方面還是蠻高的,而且朝代越老價格越高,康熙朝的百分百比同治朝的值錢。
最終隨著大清王朝的覆滅,黃馬褂除了作為壹種前朝的榮譽象征外,再沒任何用處,民國時期有不少名人收藏黃馬褂,到了60年代也幾乎都被抄家後給作為封建社會的產物給燒掉了。筆者當年曾利用工作之便,近身接觸過乾隆朝的黃馬褂,材質為絲綢,上面繡有花紋,看上去質地很好。雖然可以穿上拍張照片炫耀炫耀,但因為上面臟兮兮的,加之筆者認為這東西晦氣,因此只是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