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屬於集體公有制,是國家公辦的這樣壹個買賣機構。
因此人們需要購買生活必需品都要到供銷社去購買。
那麽供銷社都賣過什麽樣的商品呢?
壹、花布
這個應該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老物件,壹般在農村或者是東北比較常見。
它是那種印染的棉布制作而成。
上邊都是極其艷麗的顏色,大紅、大綠給人壹種“土”出邊際的感覺,但是細看之下又特別的耐看,也許就應了那句話--大俗即大雅。
這也充分看出我國歷史文化的悠久,不僅是在文學、科技等方面,即便是在這樣的生活必需品中也足夠體現中國人的審美,這就是文化積澱的力量。
彰顯的是雅俗***賞和被征服。
如今來說這樣的大花布應該比較少見。
其實那個時候還流行壹種緞面材質的布料。
顏色也是艷到極致。
這些都已經成為了如今的老物件。
二、手電筒
生活條件制約那個時候的用電,哪像現在這樣到處都是電燈照明。
那個時候要麽就是用煤油點燈照明,要麽就是用嘎石燈。
然後再配備壹個昂貴的家用電器---手電筒。
平時都很少舍得用手電筒。
記得小時候家裏的手電筒都被父母當寶貝壹樣放在抽屜裏很少使用。
只有碰到需要找東西或者不得不用的時候,才會拿出手電筒。
後來生活條件慢慢的好了起來,印象最深的就是用手電筒照明摸知了蟬。
當然現在家裏有這種手電筒的幾乎找不到。
三、鐵架玻璃鏡
咱們現在用來梳妝的都已經發展成為了梳妝鏡,但是那個時候用來梳妝的就是那種用壹個鐵架,然後擔著壹個玻璃鏡的梳妝鏡。
鐵架被扭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在鏡面的背面支撐這鏡面,形狀比較獨特,而且在鏡子的背面還有各種各樣的圖案。
其實應該沿襲了古代的銅鏡發展而來。
比較有特色,到了現在也已經成為了老物件。
四、肥皂
其實說肥皂並不準確,應該叫“胰子”還差不多。
雖然與肥皂異曲同工,但是個人認為效果應該比現在的效果要好。
“胰子”裏含有皂角還有豬胰子,所以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為“胰子”。
首先這種肥皂的去汙能力特別的強,其次這種肥皂聞起來有壹股很濃的堿味。
另外就是非常容易幹裂,因為裏邊的甘油比較少。
這樣的肥皂沒有太多的樣式,大部分都是那種黑黃的顏色。
五、火柴
那個時候都被稱為洋火。
因為火柴是被外國人帶進中國,因此人們形象的稱之為洋火。
而且壹直沿用到這個時候。
小小的紙盒中放著壹根根火柴,在火柴盒的壹個側面有那種用來擦火的磷板。
在火柴盒上面還會印有各種好看圖案。
雖然現在還有火柴,但已經不是那個時候的樣子,因此這樣的老物件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成為古董。
六、篦子
我想處在那個年代的老年人壹定都知道這個東西。
在女人出嫁的時候,是作為嫁妝壹起帶到婆家的。
那個時候的篦子是有壹定的功用。
並不是擺設。
其實篦子應該也是沿襲至古時候,現在很多人也在模仿篦子的形狀,做成那種比較小巧的類似發夾的裝飾品,卡在頭發上非常獨特好看。
不過那個時候的篦子的作用可不是用來修飾。
那個年代因為生活條件比較差,壹個星期可能都洗不了幾次澡,因此頭發上、身上、甚至床上等到處生滿了虱子,而篦子的作用就是把這些虱子從頭發上篦出來。
目前也已經成為了老物件。
七、收音機
在那個物資比較匱乏的時代,收音機成了人們比較難得的精神慰藉。
在當時也算是壹個很不錯的家用電器。
小小的四四方方的收音機打開天線就可以收到自己想要收聽的節目,既豐富了生活也增加了對外邊世界的了解。
當然現在已經幾乎見不到收音機的身影了。
這也是那個年代所特有的老物件。
總結:
每壹個時代都有其發展的特色,也有代表其發展的壹些老物件。
這即是對過去的壹個見證,也是我們了解祖輩們生活狀態最好的佐證。
現在在我國很多地區也建立了壹些民俗博物館,有機會可以多去了解壹下,也許能夠找到我們父輩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