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酷愛讀書,壹本書,我可以讀上半天。看著那些我喜愛的文章,真有點愛不釋手。
從四年級開始,我就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堅持兩天抄壹篇作文。或許有人會不屑壹顧——不過是摘抄好文章罷了!有什麽可樂的?那麽,請聽我慢慢道來。
這“采蜜”之樂,首先樂在選。文章的內容很廣泛,政治、經濟、文學、體育……可以說五花八門,無所不包。我喜歡文學,其中意境雋永的散文,意味深長的小說,短小精悍的雜文……這些都是構成我摘抄中的主要部分。當然,“采”到自己本子上的內容要精彩而符合自己的口味才行,因此,大塊文章不必說,即使是小幅插圖,我也要經過仔細揣摩,精心挑選。也可以說選的過程,就是我濃縮文章精華的過程。
第二樂,樂在摘。經過壹番篩選,選定好要抄的內容,拿起鋼筆,邊靜靜地想,邊唰唰地抄,邊細細地品,邊深深地感悟。怎麽抄才不顯得呆板?哪裏貼個小插圖可以顯得更生動?更添幾分美感?這都要細細地醞釀。壹番斟酌之後,半個多小時,壹篇摘抄就完工了。內容豐富,插圖精美,看上去整齊而不呆板,活潑而不雜亂。這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采蜜”不僅僅為了是把自己喜歡的精華收藏,更有意義的是供以後閱讀,而這“采蜜”的最大樂趣莫過於“品”。每當我空閑時,總會拿出采蜜本細細翻閱,此時有壹種故友重逢時的那份親切,那份愉快,更是難以言說。
比方前壹陣子,我讀了《友誼的詮釋》,感到了友誼是珍貴的。文中的散雲認為友誼是應該從困境中鼎力扶持。而多年的好友彩日卻把他抄襲作業的事告訴了老師,散雲很難過,於是與彩日絕交了。從文章中我懂得了:朋友也許會壹時對妳造成傷害,但他也是為妳好。不同的人對他們的朋友有不同的關懷方式,這也是他們對友誼的詮釋罷了。
就這樣在“品”的過程中,我懂得了很多很多。所以說“采蜜”之樂,樂在“選”,樂在“摘”,樂在“品”——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