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是我國陶瓷中的奇珍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粹,為宋代五大名窯瓷之壹。它以五彩斑斕的釉色,古樸典雅的格調,入窯壹色,出窯萬彩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壹件之美譽。十多年來,該所憑借鈞瓷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鈞藝人才,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對鈞瓷傳統生產工藝進行了大膽改革,首次成功建造液化氣鈞瓷窯爐,並使之得到推廣,極大提高了鈞瓷燒成的成品率。挖掘、整理和創新鈞瓷造型1500多種,壹批鈞瓷珍品、絕品被故宮博物院、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收藏。1997年為河南省人民政府設計制作的特大鈞瓷花瓶豫象送寶,作為喜迎香港回歸的賀禮,受到各界人士好評。近年來,中央及省、市領導多次蒞臨視察工作;世界冠軍鄧亞萍、笑星馬季、著名播音員趙忠祥、陶瓷專家李輝柄等曾來所參觀考察;美國、日本等國外陶瓷專家與鈞瓷界經常進行學術交流,促進了鈞瓷產業的發展。
鈞官窯遺址博物館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鈞官窯遺址基礎上擴建而成,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均為仿宋風格,青磚灰瓦,雕梁畫柱,八角風鈴,巍巍壯觀;門樓、廂房、展廳、迎壁和鈞官窯保護房與院內的草木山石、鳥語花香交相呼應,構成了莊嚴、肅穆、完整的仿宋建築群,再現了北宋皇家鈞窯的建築風貌。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經過幾年來的努力現已成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其主要向遊人展示了以下幾個景點:
1、宋鈞官窯遺址
始建於我國宋代皇帝徽宗時期(公元1101——1125)原是專為皇家燒造宮廷用品的官辦窯場,歷史上曾是鈞瓷藝術鼎盛時期的瑰麗寶庫,迄今已有九百多年。該遺址1964年被考古工作者發現,1973年——1974年對該遺址進行發掘保護,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窯址東臨城墻界,西至十三幫會館,南起迎風閣前東西大道,北至潁河水,東西約1100米,總面積30多萬平方米,堆積層壹般在壹米左右,厚者達兩米以上。1974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在重點發掘該遺址時,還發現了震動陶瓷界的構造奇物保存完整的北宋鈞官窯遺址,即現存供觀賞的壹號窯雙火膛窯爐(北保護房內)和七號窯倒焰窯爐(西保護房內)。
2、宋鈞官窯遺址博物館
該館正在建設擴大之中。目前,該館內壹幅大型仿真沙盤再現了宋代皇家窯場的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顯示了宋鈞官窯的整個生產流程。壹號雙火膛窯爐與七號倒焰窯爐的模型,充分的向民人說明當時窯工的高超技藝,博物館展示的自唐以來各個時期的鈞瓷圖片,實物和文字資料,詳細的介紹了鈞瓷的發展歷程。在博物館裏,遊人不僅會為宋代皇家窯場的規模而驚嘆,更會被宋時窯工的精湛技藝所折服。
3、現代鈞瓷展
博物館裏有現代鈞瓷展廳6個,總面積800多平方米,展出鈞瓷藝術作品萬余件。主要展出鈞瓷研究所1991年以來創制的鈞世珍品,工藝佳品,置身於鈞藝館就猶如步入了藝術的聖殿,細細品味鈞瓷,領略其窯變的獨物魅力,感悟宋代皇帝特有的雅趣,不失為人生壹大幸事。
4、陶藝教育中心
該中心建於1992年,是許昌市青少年陶藝教育基地,中心向遊人提供手工制作陶藝的場地、工具,有專業技術人員講解陶藝制作基本工藝和方法,並現場手把手指導遊客制作陶藝,根據遊人要求陶藝制作中心可以為其燒制自己創作的鈞藝作品,並定期舉辦遊人孤藝作品比賽,陶藝中心為獲獎作品頒發證書,並定期展出獲獎作品。
5、現代鈞瓷生產工藝
主要向遊人展示鈞瓷從選料、成型、施釉、燒成整個鈞瓷生產流程和制作工藝,讓遊人更直觀的認識和了解現代鈞瓷作品的燒制過程及鈞瓷珍品的來之不易。
6、陶藝廣場
陶藝廣場之占地面積5000余平方米,廣場上大型鈞藝雕塑高達9米(正在制作之中),各種陶藝雕塑星羅棋布,大型石雕,各種奇石錯落有致,與廣場上的綠樹鮮花相互掩映,實乃現代藝術廣場之上乘。
7、吳道子書畫院
書畫院長年舉辦書畫作品展,定期舉辦青少年書畫培訓班,展出的書畫作品有國內著名書畫家的藝術精品,有我市在全國知名的書畫藝術家的書畫作品,有近幾年我市青少年書畫藝術愛好者創作的藝術作品,展出的作品藝術性強,欣賞品位高,是遊人難得的藝術享受。
鈞官窯博物館自1991年成立以來,***接等中外遊客20多萬人次,其中有國家領導人和國內外專家、學者2萬余人。鈞官窯的大門向世人敞開著,現代的鈞窯人願為頌揚民族文化使鈞瓷這壹千古名瓷名揚天下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