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原文較長,分四大章。
(壹)歷史進程篇(8)
輝煌的宋代文化開啟了明清文化的先河,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匠制工藝,明清時代無不蔓延著宋代文化的遺韻流風,其後世詩文作品、瓷器漆器、宣德鼎彜等等,都能在宋代找到端倪,但江河日下,輝煌不再,先秦時期的神秘狂放、漢代的大氣雄濃、隋唐的華麗壯美、兩宋的優雅內斂,皆已隨著南宋的滅亡而漸漸流失殆盡,中國香文化的中天之日開始西下。
元時在民族等級制度壓迫下的文人,失去了參與政治的可能性,“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難以實現,只能歸隱山林、寄情書畫,香在他們的坐課清談、書畫吟詠、郊遊雅聚時,也無不相伴。
元中後期線香出現,線香的出現直接改變了人們的行香方式,尤其是平民百姓的燒香方式。傳統的香具,包括香爐、香盒也都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香在使用線香的香事中,香盒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香爐也無須帶蓋。香爐體積也發生了變化。小型的香插、香桶開始出現,使人們用香更加便捷。
明初“海禁”,禁民間使用番香番貨,香文化的發展壹度處於低谷;中晚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海禁松弛,思想文化領域呼喚個性解放逐漸成為主流,香文化又奢華回歸。
永宣年間,鄭和率兩萬多人的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用人參、麝香、金銀、茶葉、絲帛、瓷器等與沿途各國交易,換回的物品中,香料比例很大。包括胡椒、檀香、沈香、龍腦、乳香、木香、安息香、沒藥、蘇合香等,這些香料除部分供應宮廷外,大部分都被銷往各地。
屠隆的《考槃余事》記載:明代的京師知名香家所制香品深受廷和文人雅士追捧。如龍樓香、芙蓉香、萬春香、甜香、黑龍桂香、黑香餅等皆有名氣。莢蓉香、黑香餅以劉鶴所制為佳,黑龍桂香、龍樓香、萬春香則以內尉(宮廷)所制為好,甜香則須宣德年間所制。
明代宮廷有大量精美的香具,香爐、香盒、香瓶、香盤、香幾,宮廷所用的香,原料、配方、制作、貯藏都相當講究。宣德三年(1428),明宣宗派技藝高超的工匠,用暹羅國進貢的數萬斤優質風磨銅精工冶煉,並且使用金、銀、錫、鋅及各色寶石,制成了壹批精美絕倫、名傳青史的銅香爐,這就是後世仿制不絕的宣德爐。
宣德爐是宋代仿古鼎彜之風的延續,大多仿夏商周禮器之形,但參照的典籍則是宋代的《考古圖》、《宣和博古圖錄》,與其說它上追三代之風,還不如說是承接宋代仿古遺韻。
元代的文人被逼飄零江湖,明代的文人則以更高姿態從精神世界“下凡”到俗世。造園的鑿石引泉;雅集的擺弄古董;齋室和家具的藝術化,使這個時代成為異常講究生活雅趣的時代。
文人把香視為名士生活的壹個重要標誌,以焚香為風雅時尚之事,對於香料、香方、香具、薰香方法、品香都頗有研究。
明代高濂撰寫《遵生八箋》,描寫“焚香鼓琴,栽花種竹”,此書提及“隔火熏香”之法,言“燒香取味,不在取煙,以無煙為上。”同時期瞿仙亦在《焚香七要》中記載,“燒香取味,不在取煙。香煙若烈,則香味漫然,頃刻而滅。取味則味幽香馥,可久而不散,可用隔火。”
明代以詩、書、畫三絕著稱的大師文徵明,也是香中高手,他的《焚香》詩雲: 銀葉熒熒宿火明,碧煙不動水沈清。紙屏竹榻澄懷地,細雨清寒燕寢情。妙境可能先鼻觀,俗緣都盡洗心兵。日長自展《南華》讀,轉覺逍遙道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