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員時,就下令各州推薦人才參加考試,通過考試的人可以成為官員。隋文帝創立科舉制度,是中國選官制度的壹次重大改革。他改變了過去“唯才是舉”的原則,把“唯才是舉”作為選官的最高標準,從而開創了壹個偉大的變革。
2.隋文帝(265438年7月+0,5465438年+0-65438年8月+03,604年)隋朝的開國皇帝,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漢族,弘農縣(今陜西省華陰市)華陰人,是漢太尉楊震的第十四孫。
隋鮮卑文帝小字為(金剛不壞),鮮卑姓為普六如,其姓為西魏恭帝其父楊忠所賜。隋文帝上臺後,恢復漢姓“楊”,並讓在鮮卑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
隋文帝時期,軍事上征服陳,使嚴重分裂了幾百年的中國成功統壹,突厥被破,被尊為“聖可汗”。在內政方面,中國通過創造先進的選官制度,發展文化經濟,成為壹個富強的國家。隋朝在皇帝統治時期,疆域遼闊,人口700多萬,是中國農業文明的輝煌時期。
3.科舉制度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之所以稱之為科舉,是因為它采用的是以科選士的方法。
科舉制度有四個顯著特點:考試分科、取士權歸中央、允許自由報考(即“州縣自薦”,區別於科舉制度中的“他薦”)、以等級為主的選擇。
科舉制度大大改善了以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了血緣的世襲關系和宗族的壟斷;“朝堂是田舍郎,朝堂是黃昏皇帝”,社會中下層的壹些有能力的文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華的機會。但後期內容和形式嚴重束縛了考生,使得很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用知識,束縛了思想。
科舉制度從隋朝(唐朝)開始實行,直到清朝光緒三十壹年(1905)舉行最後壹次進士考試,歷時1300多年,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選拔人才的方式。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漢文化圈的許多國家以及西歐國家的啟蒙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是江南宮媛,占地30多萬平方米。另壹個中國科舉博物館是中國唯壹反映中國科舉制度的專業博物館。也是中國科舉制度的中心,中國科舉文化中心,中國科舉文物收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