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館是上海世博會的永久展館。將以“城市發展中的中國智慧”為主題,系統展示以“和諧”為核心的中國智慧。
“舊”意味著“新”的解決方案透露出清新的氣息
作為世博會東道國建設的最重要的展館之壹,中國館聚焦“城市發展中的中國智慧”,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期待。經過仔細研究,中國館的設計方案中濃縮了許多中國元素。同時,這些傳統元素“古”意為“新”,透露出壹股清新的氣息——
■中國紅中國館大面積采用大氣沈穩的“故宮紅”作為建築主色調,色彩炫麗,易於被世人理解。
■在中國館的構成中,國家館和地區館的整體布局是對天地和諧的隱喻,體現了東方哲學對天地關系的理解。國家館是壹個“天空”,就像壹個雕塑高聳在世界之上,就像壹個華蓋高聳,世界的糧倉;地域亭是“地”,就像下面延伸的基座,寓意社會繁榮昌盛。
■國家館的絕對高度為63米,其下部完全空置。這些中心對稱的空間和區域展館的平面延伸空間為人們自由交流提供了足夠的開放空間。而這種開放性和公共性是國際建築設計中的重要理念。
■鬥冠造型國家館以整體大氣的鬥冠造型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元素。同時,傳統的曲線設計得到了拉直,層層凸顯的主體造型展現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與結構之美。這種簡單的裝飾線條自然完成了傳統建築的當代表達。
■“規劃”與“回”統壹了中國館的空間組合秩序,中國館由“規劃”與“回”兩部分組成,均源於中國傳統城市建築的原型。“規則”源於中國傳統建築的儀式化空間。將人的行走引入象征自然的中心對稱空間格局,從而使單壹的空間演變成具有層次感和進步感的空間序列,這是故宮空間秩序的起源。
“回”源於中國傳統建築的非儀式化空間。人們的視覺和聽覺經驗賦予看似無序的自然景觀以結構秩序,使自然空間升華為人類文化的自然精華,這就是江南園林空間秩序的原因。中國館方案融合了這兩種模式,在國家館的中央對稱空間和區域館的平面延伸空間之間引入了不同的人類活動模式。
中國亭鎮之寶《清明上河圖》復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