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直以來利鈍兵器之爭,經歷了壹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利兵器確實是能夠在氣勢上嚇到對方,造成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令對方在短時間內失去戰鬥力。鈍兵器則與之相反,馬未都表示內行選鈍兵器,追求的是以力傷人造成內傷,從而讓對方的力氣被卸掉,最終力戰以屈人。馬未都的這個說法,還是與我們之前的說法有所區別的,這個還是很有道理的。大家估計不會想到這壹層,筆者就以馬未都的說法來為大家說明內行為何多選鈍兵器。
馬未都是壹個大名鼎鼎的收藏家,壹直以來專註於瓷器、家具的收藏。我們在看馬未都的收藏清單中,見到最多的便是瓷器、家具。馬未都收藏的瓷器、家具品相好,並且都是難得的精品。馬未都所收藏的瓷器、家具等藏品,保守估計已經在百億之上。除此之外,馬未都還非常意外的地方在於,他也收藏冷兵器。在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藏品中,不乏壹些出名的武器,比如戚家刀、永樂佩劍等。
筆者所舉的例子多為利兵器,在馬未都的收藏清單中也有鈍兵器。比如明代鐧、烏金錘、竹節鞭等。馬未都所收藏的鈍兵器與利兵器,不僅豐富多樣而且也是很有研究性。馬未都從兵器實物中得以研究各種兵器的實戰效果,所以他所得出的結論,並不是清空臆想,而是遵循了史實證據出發的研究路子。
回到鈍兵器本身這個問題上,鈍兵器的發展相對來說,比利兵器要碗壹些。鈍兵器的出現,主要是為了對付騎兵的鎧甲。馬未都為此給大家舉了壹個形象的例子,以齊國的車馬坑為例。齊國車馬坑中馬的腦門兒,多半是壹個坑。騎兵在冷兵器時代,那是非常難以對付的,來無影去無蹤,短兵相接步兵就是騎兵的活靶子。冷兵器的發展,也遵循了相生相克的道理,鈍兵器由此誕生。齊國車馬坑中的馬,腦門上挨壹下鈍兵器,基本上也就喪失了戰鬥力。所以,鈍兵器的威力是相當驚人的。
但是在外行人來看,鈍兵器沒利兵器那麽的好使。實則不然,利兵器雖然看起來明晃晃地對付騎兵並不好使。冷兵器對付騎兵,也僅僅只能傷及馬的皮毛,馬雖然很疼,但是依舊有壹定的戰鬥力。可見,利兵器也是有局限性的。馬未都進壹步指出,內行與外行對決,外行壹定會選擇利兵器,而外行壹定會選擇鈍兵器。實戰中形勢大變,外行用利兵器,基本上招架不住鈍兵器。鈍兵器是以力傷人造成內傷,外行根本沒辦法應付這種沖擊。
鈍兵器壹旦擊中目標,對方的力氣就會被卸掉,從而壹擊而失去戰鬥力。這樣的打擊力度,得益於鈍兵器的本身自有重量,加上使用者的自身力道,威力自然不可小覷。從這個角度來說,馬未都所說“內行選鈍兵器,以力傷人造成內傷,力氣就會被卸掉”,還是有壹定道理的。大家對此有何高見?還望留言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