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油畫收藏 - 馬龍縣的歷史和文化

馬龍縣的歷史和文化

彜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彜族的盛大節日,通常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那時候,各家各戶會互相拜訪,在鄉村各處點燃火把,相信火把可以驅走邪靈和疾病,燒掉害蟲。晚上,舉行篝火晚會,年輕的男女們盡情玩耍、唱歌、跳舞。節日期間,彜族人會宰殺牛羊祭祀神靈。

馬龍寨卡彜族人民的火草外套

彜族紡織“活草掛”技藝歷史悠久。據《南詔通誌》記載:“彜族的南詔人和武羅人,喜歡采用野生的活草為衣。”可以證明,火草服飾是彜族長期以來的傳統服飾之壹。

火草捆綁的過程比較復雜。從山上采摘火草葉到織壹件火草襖,需要30多個工作日才能完成“采摘火草葉、洗火草葉、拆火草、撚火草線、紡火草線、上框撚線、圈火草線、提火草線織火草布、量布縫衣、嵌綠布邊、釘紐扣”等工序。

火草夾克分男式和女式。男式紐扣為布制,飾以綠布,無袖,左右前口袋縫制;女人沒有扣子,沒有褶邊,沒有袖子,前後兩塊火夏布,縫成全套頭的樣式,系著腰穿。

火草襖是彜族的愛情信物。彜家青年男女戀愛時,姑娘在同意小夥子求愛時,送給小夥子壹件火草上衣和壹雙“皮拉塔斯”(火草鞋)。

彜族火草袍蘊含著雲南彜族服飾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彜族服飾的瑰寶,是古代編織技藝的活化石,是彜族智慧的結晶,是彜族純潔美好的精神象征。2009年,活草紡織手工藝技藝被批準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得到傳承和保護。

馬龍的八首山水詩

馬龍歷史上詩情畫意的八景,已經永遠鐫刻在馬龍人的記憶裏。馬龍八景如下:①龍陽仙洞:位於王家莊鎮土官寨村前壹裏左右,原名土官洞。明代,馬龍遊覽此地,改名龍羊洞,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遊龍陽洞故事》。文章在這裏這樣描述:“山川秀麗,隱秀重疊,都是千姿百態,尤擅奇景。”

②層巒疊嶂瀑布:位於鎮政府以南約壹公裏的張娜鎮,圖則河在此處突然與陡峭的懸崖交匯,飛流而下,形成壯麗的瀑布,瀑布兩側巨石聳立。

(3)香爐倚空:是馬龍八景中保存最完好的壹景,香爐山以其秀麗壯闊的景觀和佛道文化為人們所向往。山環水繞,形似太極。其中壹條山脊上下蜿蜒,平坦突兀,內有兩塊石頭凸出,形成壹大壹小兩個香爐,故名。

④巴龍夜月:指舊時大龍井村旁的龍潭,“靈泉,晶瑩,玉盤明珠。”如今老兩眼龍泉水越來越少,樹也不復存在。但在田野的濕地裏,經常有白鷺等水鳥在這裏覓食、棲息。

⑤九曲汶河:即縣東、西河,環數不清。郡人在舊城山建文昌宮,這兩水倒映眼前,蜿蜒如龍,重疊如帶;綠波幽幽,想回去。如今,這條流經地面的河流所建的廣場已被命名為“汶河廣場”。

⑥東阿古木:縣城東部的大樹林山,現為縣林業局辦公區。據《續修馬龍縣誌》“古樹二十余株,難以計數。扶百尺,掛月遮雲;綠色半山,自然畫卷;幾千年來,秦松和柏寒享受著同樣的獎賞。”古木毀於清代道光鹹豐之戰。

⑦伯克翠屏:伯克山,位於縣城北部,俗稱“黑泥山”。隨著縣城的不斷擴大,縣城離“伯克翠屏”越來越近。站在水景公園向北望去,伯克翠屏近在咫尺,相隔兩公裏多。

⑧蘆沙唐冶:位於今東光工業園區東北部,距縣城約5公裏,是馬龍縣唯壹的天然湖泊。著名詩人宋湘在《馬龍周誌賦》中,描寫馬龍山川勝景時,用了最多的筆墨描寫了碧沙野塘。

  • 上一篇:飛輪海的四個人現在哪個發展的最好?
  • 下一篇:魔獸世界黑暗之星的靈爪飛鷹獲取流程攻略紫烏鴉坐騎刷新機制詳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