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雞鳴埭曲》
唐 溫庭筠
南朝天子射雉時,銀河耿耿星參差。
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魚躍蓮東蕩宮沼,蒙蒙禦柳懸棲鳥。
紅妝萬戶鏡中春,碧樹壹聲天下曉。
盤踞勢窮三百年,朱方殺氣成愁煙。
彗星拂地浪連海,戰鼓渡江塵漲天。
繡龍畫雉填宮井,野火風驅燒九鼎。
殿巢江燕砌生蒿,十二金人霜炯炯。
芊綿平綠臺城基,暖色春容荒古陂。
寧知玉樹後庭曲,留待野棠如雪枝。
譯文:
南朝皇帝出去射獵野雞的時候,天上銀河還泛著淡淡的白光,寥落的晨星還在不齊地閃爍。
銅壺(古代計時器)裏的水漸漸滴光了,大臣們從夢中醒來準備盥洗上朝。可他們還不知道,飛奔的馬群,正急奔在去田獵的路上,把塵土踢得老高。
宮苑裏,池沼裏的魚兒在蓮葉之間跳躍,激起了層層漣漪;朦朦朧朧的柳枝上面,靜靜地懸棲著飛鳥。
嬪妃宮女們個個對著鏡子開始著盛裝,容顏如春光般地姣好,綠樹上天雞壹聲啼叫,天終於亮了。
三百年後,南朝氣勢終於耗盡,開始式微衰落,美好漸漸被朱方那裏戰火紛飛的愁緒所取代。
兵災的彗星劃過天際落,到地上海上狂濤拍岸;渡江作戰的鼓聲陣陣,飛揚的塵土彌漫了整個天空。
皇帝的龍袍、後妃的霞帔連同穿的人壹起,都被拋進了宮中的井裏;象征國家的九鼎寶器被風趕著熊熊的野火吞沒。
荒蕪的宮殿裏只有燕子在梁上做窠,長期沒人踐踏的階石上長滿了蒿草;舊宮遺的物被拋置在廢墟裏,空自發出如白霜般的寒光。
紫禁城也塌了,隱現的墻基上長滿了青草,和壹眼望去的芊綿綠色連成了壹片。當融融的春光,成了如今的空暖荒陂。
誰曾料到曾經歌舞過《玉樹後庭花》曲的地方,竟然會留給長滿了如雪枝的般野棠梨樹!
註釋:
南朝天子:指齊武帝蕭賾。
射雉:射獵野雞,古代的壹種田獵活動。
銅壺:古代銅制壺形的計時器。
漏斷:漏聲已斷,指時間已達五更。
未知:壹作"不知"。
宮沼:帝王宮苑中的池沼。
紅妝:指女子的盛妝。因婦女妝飾多用紅色,故稱。此指嬪妃宮女。
朱方:春秋時吳地名。治所在今江蘇省丹徒縣東南。
塵漲:指飛揚障目的塵土。
畫雉:借指後妃。曾益等箋註:"王後之上服曰袆衣,畫翚雉之文於衣也。《南史》:隋軍克臺城 ,貴妃與後主俱入井。"
九鼎:相傳夏禹鑄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奉為象征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後亦以九鼎借指國柄。
十二金人:秦始皇統壹中國後,銷毀天下兵器而鑄成十二個銅人。此指南朝舊宮遺物。
臺城:六朝時的禁城。
春空:壹作"春容"。
玉樹後庭曲:陳後主所作歌曲《玉樹後庭花》。
作者簡介:
溫庭筠(yún)(約812 - 約866),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漢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出生於沒落貴族家庭,多次考進士均落榜,壹生很不得誌,行為放浪。他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jiàn)助教。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誌。官終國子監(jiàn)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濃艷精致,內容多寫閨情,少數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應。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余首。有《花間集》遺存。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其詞作更是刻意求精,註重詞的文采和聲情。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