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中,帝國主義用火炮的狂轟濫炸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恥辱。不過誰又曾料想過,那些帶給我們屈辱的火炮,卻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發明,那麽,這個在中國近代史上令洋人在中國土地上耀武揚威的火炮究竟是怎麽起源的呢?
中外學者都認同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首先使用火炮的國家。日本著名的兵器史學家由馬成甫先生,經過對世界各國有關火藥發明和火器制造的文獻資料進行詳細對比鑒定之後,發表了《火炮的起源及其流傳》壹書。他在這本書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首先使用火炮的國家,要比歐洲至少早3個世紀,由馬成甫先生這種觀點也是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的觀點,不過,對於火炮是在什麽時候,又是怎麽樣在中國產生的這個問題,中外的學者們根本不同的史料,就產生了很多不同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看法
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的觀點是火炮產生於北宋,這也是最令人信服的說法。《中國兵器史稿》的作者周緯就認為,在北宋時代,中國軍營中已經產生了制造火藥規模比較大的作紡,制作方法也很成熟,所制的火炮在戰場上已能有效對付敵人。這種說法不是憑空捏造,在《金史》中就有相關的描述“我要發作時,聲音震耳欲聾,火藥所發的熱力能達到百畝以上。無論是人還是牛皮,都進碎小縫裂開,壹點痕跡都沒有。”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時的火炮威力已經很大了。另外,在北宋時,曾公亮等人曾經撰修了壹部《武經總要》,其中也證實了在北宋時代,我國制成了世界上第壹批火球類火器,也就是火炮的事實,這本《武經總要》介紹
北宋年間所研制的火炮種類很多,開始時有火球,引火球,蒺藜火球,煙球等,這些火炮的性能和作用是基本相同的。其中,毒藥煙球是在球殼燒裂後噴上毒氣,使敵軍人馬中毒,口鼻流血,喪失戰鬥能力;蒺藜火球是在球殼燒裂後,將鐵蒺藜布散在地上,從而達到阻礙敵軍人馬行動的功效。到北宋末年,人們又創造出了“震天協”、“霹靂炮”等爆炸力比較強的武器。震天協是壹種鐵火炮,它比較先進,是因為它的外殼是鐵殼,而不再是紙或布殼,皮殼,鐵殼的強度當然要比紙,布,皮大得多。點燃火藥以後,蓄積在炮裏的氣體壓力就大,爆炸威力就強,。霹靂炮可以發出大量煙焰熏灼敵軍,大多使用在攻城戰中,壹旦發現敵軍挖掘地道攻城時,守城者在城內相應的地方,向下挖掘洞穴,對準地道,再用火錐將火球的球殼烙開,引著火藥,擲向地道內燒裂,產生霹靂聲響,並用竹扇簸其煙焰,熏灼敵軍。這些關於火炮的記載說明,北宋時期的兵器研制者,已經巧妙創造出火炮,這種新的作戰武器產生了很大攻擊力,既能增強射遠冷兵器的殺傷,摧毀威力,又能增加火器作戰距離,使得從來都是刀光劍影的戰場上,從北宋後出現了火炮的爆炸後彌漫的硝煙和震耳欲聾的爆炸轟鳴聲。
也有人說,火炮產生於公元前六百多年。像恩格斯就在《美國新百科全書.炮兵》的條目中曾經寫到“據帕拉韋德行在1850年法國科學院的壹個報告中所引證的中國某些編年史的資料來看,中國在公元前618年就有了火炮,但是直到公元1232年,才大量使用火炮。”不過這種說法的支持者不是很多。
還有學者稱火炮產生於唐。宋朝學者路振寫有《九國誌》,他在這本書中就提到了,在唐哀帝天初元年(904年),鄭有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的時候,發起了飛火,把城門燒掉後,鄧有率壯士從火中沖進城去,渾身都被燒傷了。後來五代末、北宋初的方土許洞解釋說飛火就是火炮。
不過也有人對上面的說法都不同意,他們所持有的看法是元代時,我國才發明的火炮,出現了用銅和鐵鑄成的那種統稱“火銃”的筒式大炮。火銃內因為裝填了火藥和碎鐵,所以威力非常,人們尊稱它為“銅將軍”。現在保存在歷史博物館的最早的“銅將軍”,就是元朝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所制作的,長35.5厘米,重6.94公斤,銃口內徑10.5厘米,銃鏜深為銃身的0.8倍。這管“銅將軍”是現今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銅炮。
從以上的種種觀點可以看出,學者們對於古代火炮概念的理解,有很多的不同,所以也就針對火炮發明的時間提出了許多不同的看法,這使得火炮如何起源的問題成了千古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