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裏居藏書碑帖》六卷。光緒十年潘祖蔭編輯。據潘序雲介紹,黃《十裏居》藏書散佚後,大多歸還書店,但在道光逐漸失傳。起初,它被歸還給聊城的師洋海源閣,許多人逃到了伍平齋和呂存齋。潘祖蔭的姑姑嫁給了王的長子,所以潘祖蔭得以臨摹黃的後記。後來從吳、陸的兩部文集的後記中得來,苗等人又獻上了壹些。於是按照四個部分的安排,這本書編纂出版了。卷壹、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共六卷,包括200多種銘文。此記有光緒十年吳縣潘氏古曦齋刻本。
(2)《十裏居藏書碑帖續編》二卷。苗編輯。新收碑帖七十種:經七種,史九種,子十九種,集三十五種。這些黃跋是苗從貴安元、盛鐸、湘潭元、巴陵坊、揭陽等地抄來的。光緒二十二年,由姜表刻成,收入靈璧閣系列。
(3)《十裏居藏書題跋續註》二卷。苗編輯。共錄黃後記五十種:經二種,史六種,子十九種,集二十三種。據苗說,本卷的補編是蔣表借《續》時編的,蔣對此卷並不知情。民國元年,順德登勢將此書刻成冊,收錄於《古學雜誌》第壹集。
(4)《園中藏書銘文》十卷,《園中刻書銘文》壹卷。苗、張宇、吳昌茂等。民國八年,繆荃、孫鶴撰《居碑帖三則》,又抄了園的黃碑帖、劉的嘉業堂和園的碑帖、松江韓的《有用書房》等。此外,張和吳編了壹個數,編成了這個。這部分會把書的題字單獨成冊,註明版本流向的收藏地。民國八年,江陰苗氏刻本。
(5)《十裏居》藏書題跋的續寫。孫祖烈編輯。時印本,民國時期上海衛生出版社。這部書是在前三部的基礎上,加上張《藝苑集》中的《百》書錄而成的。錯誤很多。
(6)《十裏居藏書題跋補》不分卷。李文鸞編輯。編了二十八種未錄黃跋。民國十八年,冷穴寺印本問世。
(7)《園中藏書續錄》四卷,《續錄》壹卷。王大龍系列。辛福出生在浙江秀水,後來搬到蘇州。生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卒於1966年。圖書館的名字叫“二十八宿煙齋”,是《蛾書軒珍本集》的作者。此版刻於民國二十二年,與《四師齋》書跋合為黃鸝遺書。
《黃可園碑記》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喜歡講藏書的起源和藏書的過程。余嘉錫對此嗤之以鼻,稱之為“賣絲牙”,許多人批評或貶低這種風格,認為他與骨販子和掠奪者無異。其實,黃在這方面的獨特內容和風格至今仍有借鑒意義和價值。黃後記不僅喜歡對書中的細節進行闡述,還把自己的心態和日常生活中的瑣事表達得淋漓盡致。他雖然沒有什麽條條框框,但是認真讀完之後還是圍繞著書來談。當然,巴荒忽略了對該書內容的總結、評價和考查,但它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首先,反映了黃丕烈的類型學研究方法、觀點和理論。例如,他對版本的判斷和鑒定方法,對宋元舊刻的全面認識,對明本和校本價值的探討,對復本和異本的重視,對古籍善本的發掘和利用,都具有無可爭議的學術意義。黃丕烈是將版本研究推向專科的幹嘉學者中的佼佼者。因此,從類型學的學術角度來看,黃丕烈豐富的類型學思想《園中藏書》的學術價值,不是晁、陳二之等簡單可比的。
其次,巴荒對藏書起源的詳細描述,不僅在藏書史上留下了大量的資料,也為我們從商品流通的社會經濟領域研究清代藏書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材料。如果我們超越傳統研究方法的局限去看,就不會認為那些被嘲諷為顧東言論的碑銘和後記都是無聊的。至於它的“測試宋軼出版的數百本書”的功能,我不需要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