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學二三年級開始,他總是壹個人在家與泳池間來回奔波,從公交起點站到終點站,壹個多小時,再走15分鐘路。
母親對他的遊泳成績不大在意,只是在進入上海隊前正色叮囑:假如妳選擇這條路,遊泳就是妳的工作,沒有人工作到壹半,說自己不想幹了的。認定了
就好好遊,遊得好遊不好是另外壹件事,態度壹定要對。
熬到2015年,23歲因傷退役——這也是運動員提前退役的典型原因,大部分遊泳運動員會在25歲之後離開競技舞臺。
這比付琦預想的要提早許多,但彼時,她與戴維已經因故離開中國,定居新西蘭。
2020年10月,付琦在朋友圈轉發法新社對蔣海琦的報道,“為我的徒弟驕傲。比他當年拿冠軍更值得驕傲!好樣的。”
報道中,蔣海琦說,“我們過去在遊泳池裏追求速度,好成績總是第壹壹位的。但現在我要去救....生命是第壹壹位。”
嚴勇的水巡支隊有40人,其中近四分之壹接觸過水上項目,但“職業的"屈指可數。
除了蔣海琦,還有周麗莉,她拿過2010年全國遊泳冠軍賽女子800米自由泳亞軍和2011年短池遊泳世界杯北京站800米自由泳冠軍。
“運動員能進來也不容易。”嚴勇說,“好多運動員的公務員考試成績壹塌糊塗,篩選率才30%。”蔣海琦為此復習了好幾個月。在單位,他被同事們認為外語好,那是運動員生涯的附帶技能。
嚴勇做了26年水警,喜歡管蔣海琦叫“小朋友”。在他口中,“小朋友”專業、本分,熱愛公安工作,公安業務有待提高,沒有傳統運動員的自由散漫。”
嚴勇自己曾是皮劃艇運動員,但沒出成績,轉換賽道考了警校。
他與蔣海琦的經歷代表著兩種人職路徑。蔣海琦身邊大多數退役運動員的經歷與他相似,通過體育局組織的定向考試,實現職業轉型,進入水務局、海事局這樣的“對口單位”,或在二線遊泳隊任教練。只有少數自主擇業,經商,或出國。
蔣海琦小時候曾夢想當警察,命運的軌跡拐了個彎,又回到了初心。
泳技如今依舊派得上用場。
在2020年10月的第壹屆全國水上公安機關實戰大練兵比武演練中,他見到了熟面孔,江蘇、浙江、廣東等隊派出的參賽者中,有四五位是前職業運動員。
蔣海琦參加的負重泅渡和水下證物打撈兩項,都是第二名。
第壹名是前江蘇省隊運動員,雙方只差0.1秒。蔣海琦對這個結果有些許遺憾,但速度確實變慢了。退役後,他胖了二十公斤,體重直接影響了竟技狀態。
他敬佩自律者,比如足球運動員C羅,“他從壹進專業隊開始,就沒喝過帶酒精的飲料,這種克制力、意誌力跟自身約束力,跟其他人很不壹樣”。但他自己喜歡甜食,家裏囤著許多飲料。以前在遊泳隊,可樂也是隨便喝,但那時訓練量大,熱量消耗也大。壹切都不同了。
蔣海琦家依著蘇州河。房子是2013年買的,玄關立著壹個五層的手辦展示櫃,各色鋼鐵俠占據近半空間,剩下的由其他超級英雄享有。他推開收藏櫃旁的房門,10平方米的房間,兩面墻擺滿球鞋,陳列在玻璃鞋櫃中,輕輕拍壹下每扇玻璃,鞋櫃就會亮起燈來。
家裏養著三只貓,灰色英短趴在布制沙發上,怕生的布偶藏在沙發底,那只穿著小衣服的斯芬克斯最令他操心,沒毛易著涼,去年進博會期間生了病,他要往返於青浦區和普陀區,送它到醫院吊鹽水。
不工作的時候,在家看劇,玩貓,跟運動員生涯不壹樣的生活。工作朝九晚五。開車太堵,他喜歡騎電瓶車去上班,從蘇州河旁,慢悠悠晃到黃浦江邊,25
分鐘。他的經濟條件比許多公務員要好,都是運動員時期攢下來的。
上海生活成本高,許多水警住得遠。“我這裏還有幾個郊縣的,來上班兩個小時,可能早上6點要出門,晚上稍微加個班,加到9點,就回不去了。”嚴勇說,不帶工齡的水警,工資壹萬出頭,屬於“性價比不高”的工作。壹些人以它做跳板,那些留下來的人,得在物質與精神之間找個平衡。
這確實不是份高收入的工作,有時還要24小時值班,但蔣海琦心裏滿足。
做生意的朋友今年遭遇了挑戰,向他感慨:“妳這份工作還是挺不錯的,穩定安逸,也是妳喜歡的。”這話說到他心坎裏去了。
他還記得第壹次夜班出勤的情景。那是在上海最核心的區域,外灘萬國建築群邊滿是遊人,密密麻麻。晚上七點,整座城市亮起了燈,江面波光粼粼,他坐在江心的船上,看著眼前的壹切,壹時之間失了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