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宮廷刺繡多以時名人書畫為藍本,追摹畫意極盡能事,是書畫的另壹種表達方式,繡品從裝裱到收藏都與書畫無異,甚至更為認真妥帖,後世歷代皇室和大收藏家也對之視若珍寶。
目前我國能見到的宋繡傳世作品基本都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給當代對宋代刺繡工藝的研究、恢復,留下了珍貴的實物史料。這些宋代藝術刺繡,均以追摹宋畫筆墨線條、色彩神韻為藝術標準,佳處比畫更勝,其精妙不可言狀。明代有人評說“宋人之繡……佳者較畫更甚”,可謂壹語中的。
圖1,這幅經典的宋繡《梅竹山禽圖》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說它經典是因為從這幅宋繡作品可以窺見,欣賞類藝術繡發展到北宋已真正登上了大雅之堂,刺繡稿多以名家畫作為藍本,如黃居寀、趙昌、崔白等,針法也在平繡的基礎上創出了單套針、雙套針、施針、刻鱗針、遊針、扣針、紮針等等,針法的增加,豐富了刺繡的技法及藝術表現力,同時也造就了宋繡發展中的高品位。該繡品的針巧技法精妙細微,神形並茂,鳥羽的蓬松毛絨、樹木的蒼勁盤結,梅花的冰骨清新,竹子的挺拔俊秀,都繡制得情至意達,使這幅經典的繡作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繡面鈐有“禦書房鑒藏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隆鑒賞”、“宣統禦覽之寶”、“乾隆禦覽之寶”、“嘉慶禦覽之寶”、“石渠寶笈”、“禦書房鑒藏寶”、“宣統鑒賞”、“無逸齋精鑒璽”等。
圖2,《雄鷹》圖是壹藍色綾底的宋代刺繡,鷹高昂的頭,堅實的胸脯以及有力的利爪,都繡得不俗,雖然有不少繡線已脫落,可是依然不減鷹的雄風,這顯然與繡作者的高超技藝分不開的。鷹乃宋代文人喜歡表現的繪畫題材,宋徽宗趙佶這位多才多藝的皇帝不僅寫了壹手好字,也善畫花竹翎毛和水墨花卉,他筆下的《禦鷹圖》就畫得謹細灑脫,盡顯英姿威猛之神,毫無粗曠率野之氣。這幅宋繡雄鷹,極具趙佶鷹圖的神采,宋繡的這種意境不禁令人叫絕。鈐有乾隆、嘉慶、宣統皇帝諸璽。
圖3,《刺繡梅竹鸚鵡圖》,現藏遼寧省博物館。畫面寫實,畫工精雅,為宋《緙絲繡線合璧冊》中之壹頁。繡者以宋代繪畫冊頁為藍本,用繡將這小小畫頁表現得氣度非凡,運用刻鱗針、套針、切針、施針等繡出了虎皮嬌鳳鳥羽緊順柔滑,站姿健美生動,回顧枝下宛然若活的神采;也繡出了竹的爽麗、梅的冶容姣好,凸顯出宋繡極佳的藝術表現力。刺繡周圍收藏有序的印鑒,說明不同身份的收藏者對此繡的高度欣賞和認可,有“姜氏二酉家藏”、“儀周珍藏”等印與乾隆、嘉慶皇帝諸璽,又有“繼澤堂珍藏”印,乃為恭親王奕欣藏後所鈐。亦有朱氏“朱啟鈐印”、“蠖公”兩方印記。實乃為宋繡的上乘之作。
——北京邵曉琤織繡研究院,中國民間刺繡、緙絲研究專業創作機構,刺繡學習、緙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