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
插花,也叫花藝,和茶道壹樣,也是沒落於本土,興盛於他鄉的傳統藝術之壹。中國插花藝術萌芽於先秦,於魏晉南北朝小有氣象,此時,這項藝術還多是“借花獻佛”——在六朝的南史中:“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窯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唐宋以後,插花漸盛。唐人羅虬在《花九錫》中,較詳細地記述了當時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臺等。唐朝李後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將宮中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稱其為“錦洞天”。如果說唐代插花還僅僅是宮廷和寺廟的高雅藝術,到了宋代,插花藝術在民間已經蔚然成風。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至明朝,已有插花專著問世,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有《瓶史》,此書曾1696年被譯為日文,對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被日本插花藝術家們奉若圭臬,被推崇為“宏道流”。袁宏道在壹首《戲題黃道元瓶花齋》詩中雲,“朝看壹瓶花,暮看壹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壹枝兩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鬥清不鬥奢。傍拂楊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顏君齋.壹倍添妍華。”僅用了寥寥數筆,就把插花描繪得淋漓盡致。清朝關於插花的記載有:鄺璠著的《便民國纂》中的“養花法”,陳淏子著的《花鏡》中的“養花插瓶法”和“香壚花瓶”.沈復著的《浮生六記》中的“閑情記趣”.以及汪灝著的《廣群勞譜》,《紅樓夢》中對插花的描述也不少。到了近代,戰亂頻仍,民生雕敝,花藝自然就荒蕪了。
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與西方花藝最大的區別在於:西方重造型,中國重意態。中國花藝強調:自然之真——保持花木的自然生態,依據季節造型;人文之善——重視其敦睦人倫的社會效益;宗教之聖——花是有助悟道的聖物,常以花供佛、以花修道;藝術之美——從選材到搭配,講究和諧、清雅、明秀。
日本的插花藝術已有壹千多年歷史,6世紀時,壹位名為小野妹子的遣唐史將很多中國傳統技藝帶回日本:字畫、雕刻、文學、戲劇、園藝……還有就是供佛的“瓶花”。從中國回來後,小野妹子開辦了日本的插花學校。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池坊”現在已經傳到了第四十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