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國的江西景德鎮是世界的瓷都,生產出來的瓷器精美絕倫,各種樣式應有盡有。在我國民國時期它與佛山,漢口,朱仙並稱為四大名鎮。瓷器是什麽時候開始生產出來的,到現在為止依然沒有定論,但是史記上曾有記載"新平冶陶,始於漢世"。瓷器在唐朝得到了發展,並在北宋之後瓷器制作工藝更加成熟,瓷器達到了鼎盛時期。
在元、明、清,這三個朝代,景德鎮大部分的瓷器專門進貢給宮廷,讓皇家享用。當時的陶瓷工業十分繁榮,鄭和下西洋時曾帶了大量的瓷器,得到海外人士的喜愛,為我國的瓷器打開了市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在國際市場占有重要地位,例如陳誌歲的"莫笑挖山雙手粗,工成土器動王都。歷朝海外有人到,高嶺崎嶇為坦途"這表明了我國瓷都的歷史行跡。
傳奇人物:余二妹
在景德鎮到浮梁縣有這麽壹個傳奇人物,有人說她是個瘋子,散盡家財,落個眾叛親離;有人說她是我國少有的匠人,不忘初心,將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她就是80多歲的老太太,余二妹。余二妹出生於1930年,她12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因為家裏貧窮,她的兩個哥哥由於饑餓相繼去世。
小小年紀的她便痛失親人,之後便被送到舅舅家,跟著舅舅學陶瓷手藝。她做事勤快,不管活有多苦多累,她都是埋頭苦幹。雖然她沒上過學,讀過書,但是她非常的聰明,很快就掌握了陶泥,畫陪,陶瓷等各個工藝制作。之後她在景德鎮的各個工廠都工作過,在崗期間不斷學習陶藝,她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眾人也敬佩她在瓷器方面造詣。
建造瓷宮,眾叛親離
改革開放後,憑著那股子闖勁,創辦了自己的陶瓷廠。生意也做得非常的好,深受大家的喜愛。甚至還遠銷海外眾多國家。她有壹個習慣,每次生產出來的陶瓷,為了以後有個念想,她都會收藏幾件精品,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她也收藏了6萬多件自己的陶瓷作品。她對瓷器癡迷般的喜愛。之後去了趟天津,她無意間看到了壹座用陶瓷做的房子。她震驚地想著"這個瓷房子真好看,景德鎮盛產陶瓷都沒有這樣的建築,實在不應該。"
之後余二妹,便想在景德鎮建座瓷宮。當時的她已經80歲了,她本該與其他老人壹樣享受天倫之樂,可是她卻想要建壹座瓷宮,她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極力反對。她已經80歲了,哪有精力去建造壹座瓷宮,而且還要花費巨額的費用,那錢從哪來?可是 她卻不管眾人的反對,堅持要將自己心中的想法實現。她要將中國千年的文化用瓷宮來表現出來,這對自己和民族都具有巨大的意義。
瓷宮建成,花費6000萬
她跑到深山裏,居住在簡陋的小屋,這裏水電不通,冬寒夏暑,經常會遭受到蚊蟲的叮咬,她在那生活了5年,在這5年期間沒有壹人探望。余二妹曾經說過:"我收藏的那批陶瓷得值2000多萬,很多人都想把那批瓷器買走,但是我沒有賣,我要用它們來做瓷宮。"她的做法沒有人理解。為了節省資金,她都沒找設計公司,她獨自壹人選址、設計建築圖稿、動工。
她在新平村花了200多萬,租了50畝土地作為瓷宮的建造地點。她將壹生收藏的6萬多件瓷器作為建造瓷宮的材料,還將自己廠中的的原材料全部用盡。資金遠遠不夠,她將自己所有的家產都拿了出來,自己都收藏品,金銀首飾全部賣掉,也賣掉了她母親留給她的房子,還借了壹大筆外債,這才湊了近6000萬。政府也多次找她,要求她將瓷宮拆掉,恢復成原來的模樣。
余二妹遇到無數次困難,但是都是她壹個人挺了過來,子女們生她的氣不再與她往來。在這些年裏白天她不停的工作,壹到了晚上便偷偷地流淚,無數的心酸,無數的不理解,苦嗎?當然苦。可是不管多麽艱難都是心中的信仰支撐著她。余二妹歷時五年,終於將自己心中的瓷宮建造了出來用了自己收藏的6萬件瓷器,還鑲了80噸的碎瓷片。
結語
壹進瓷宮,人們都會驚嘆不已,這些瓷器是景德鎮精品也是孤品。瓷宮分為三層,每壹層都是400平米。每壹層的樣式都不盡相同,她將景德鎮的四大名瓷,全部巧妙地融入到瓷宮的建設中。她還將我國四大名著,古代帝王的傳奇故事用瓷器描繪出來。這座瓷宮包含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底蘊,記錄了中國的歷程。最後他她將瓷宮交給國家處理,讓國家來規定這個景區的開放時間。這座宮殿已成為我國2A級景區。這個老太太創造了奇跡,為了她心中的夢想她願意傾盡所有,匠人精神在她身上完美地詮釋出來。
參考文獻:《史記》《景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