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瓶子,前陣子在鎮瓷坊開始的。老師親手做的。
玉壺春瓶?它是壹種口小肚大,形狀細長的容器。最初是用來裝飲料之類的。從宋代開始,瓷花瓶越來越成為陳設品,大多做工精細,使用昂貴。
大蒜瓶?
這也是我自己的瓶子,是珍慈坊老師手繪的。這瓶也是我的最愛。
明清景德鎮窯常見的瓶型之壹,因漢代青銅蒜頭壺而得名,長頸、圓腹、圓足、蒜頭狀瓶口。它的形狀像大蒜,頸部略長,也可以稱為虎爪瓶。註:圖為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歷青花魚藻紋蒜頭瓶”。
玉壺賞瓶,其形制由唐代寺廟中的純凈水瓶演變而來。基本造型是撇嘴,細脖子,圓腹,圓腳。玉壺春瓶的造型是在北宋時期定型的。當時是盛酒的實用器具,後來逐漸演變為觀賞性的陳列瓷,是中國瓷器的典型造型。
柳樹瓶?器形為卷口、短頸、富肩,肩下細至足,足內凹,形體細長,形似柳葉,故又有“美肩”之稱。清康熙景德鎮窯造,康熙豇豆紅釉柳瓶,是極其珍貴的產品。
梅子瓶?
是壹種小嘴短頸富肩。
瓶型薄底滿圓,因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身細長,宋代稱“京瓶”,用作盛酒容器,造型美觀帥氣。明朝以後叫梅瓶。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流行於宋遼時期,並出現了許多新品種。宋元時期瓷窯到處燒制,以元代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美。
花口瓶頸細而微卷,腹圓足。因瓶口似張開的花瓣,宋代以景德鎮、磁州窯、耀州窯命名,明清時亦有仿制。
天球瓶?
我以前有壹個,我把它送人了。也是珍慈坊老師手繪的。我當時很喜歡,但是長輩們要的東西都得放棄。
壹種深受西亞文化影響的瓷器造型,在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中創制燒制,青花較為常見。以海水龍紋為最貴。永樂朝開始成為觀賞瓶,宣德時期更為流行。瓶形為小口、直頸、富肩、假圈足、微凹砂底。因為球肚巨大,好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膽汁瓶?口直、頸長、削肩、腹滿、形似膽囊,故名。宋代哥窯、鈞窯以此燒制,清代景德鎮窯多見,多為單色釉。葫蘆,故名。龍泉窯創制於南宋,元明時期景德鎮窯普遍,有四邊、六邊、八邊、上圓下部、平腹。品種有青花、五彩、白釉、黃釉等。有的書有“大吉”二字。
寶月瓶?又稱“月瓶”。小口,直頸,耳在頸側,因瓶肚形似滿月而得名。明代永樂、宣德景德鎮窯常見器物之壹,清代雍正、乾隆仿制,多為青花。
象耳瓶?口闊頸短,形似瓶子,瓶頸因象頭制成的瓶耳而得名。多見於清初順治、康熙朝,品種有青花、粉彩。
按鈴嗎?清康熙年間的流行文體。其特點是口小,頸細,肩富,腹呈弧形或圓柱形,足圓淺,底平,因有柄鐘而得名,多為青花釉下紅制品。由於這種裝置的稀有性,其存在量很少,而且壹直價格不菲,備受關註。